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812史料分析(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古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漕宪帅仓
【答案】漕宪帅仓是宋代官职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的合称。北宋统一后陆续在各路设四司,即转运使,管理财政兼监察地方管理,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主管地方刮法;安抚使,简称“帅司”,管理地方军事;提举常平,简称“仓司”,熙宁初年设置,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故四司义称“漕宪帅仓”,其设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一切基础,使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高度强化。
2. 郑州商城
【答案】郑州商城是指商代中期都城遗址。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周长7公里。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在城门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有数十座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区。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相当高的水平。在宫殿区附近,还发现了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在城外有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其中手工作坊包括铸铜、制陶、制骨等。这座城邑始建于商代早期,沿用时间较长,应是商王国的首都或别都。
3. 王充
【答案】王充是东汉著名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在太学学习,师事班彪,博通百家之言。他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其代表作品《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4. 五铢钱
【答案】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一种制钱。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营利造成的币制紊乱问
,武帝初令郡国铸题,汉武帝决定从统一货币种类,统一货币发行权入手。元狩五年(前118年)
,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五铢钱。元鼎四年(前113年)
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这次新铸的五铢钱(又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5. 践土之盟
【答案】践土之盟是指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城澄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营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周天子希望晋文公能恭敬地服从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并惩治不忠于王室的邪恶之人。对于周天子的恩宠,晋文公三次之朝觐周襄王表示尊敬。这次会盟,换得了周王室对他的支持,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己确立与巩固。
6. 城濮之战
【答案】城濮之战是指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求救,晋文公率军解围。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此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此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7. 大札撒
【答案】大札撒是蒙古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游牧社会的立法代表作。成吉思汗下令把蒙古的许多习惯法固定下来,编成法典,称为“大札撒”,以维持正常的统治秩序。他发表的训话和命令
,也具有法律效力。在行政组织上也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体制。 编为《训言》
8. 保甲法
,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答案】保甲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
,主要内容有: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姒做颁行》
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 旃安。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哲宗元祐占年间被废除。
二、简答题
9. 简述清朝的闭关政策。
【答案】(1)在明代,由于“倭患”的缘故,明朝曾经长期实行海禁。但在消灭东南“倭寇”后,开放海禁。清政府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所谓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2)顺治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在郑成功、张煌言等领导下进行了抗清的斗争。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清朝政府施行海禁,严禁人民下海。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清朝开关以后,对外贸易悉照明朝旧制。闽粤各关皆设正副监督各一人,相当于以前的市舶使,来船经监督盘验许可后,才能进行贸易。
(3)针对西方殖民势力的非分之举,在开展外贸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限制措施。除限定
在广州一地通商外,还对进出口货物加以限制。军火、大米、绸缎、书籍等也都在禁止出口之列。
(4)实行行商制度。与此相应,对中国出海贸易的商船也有诸多限制。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害怕引发沿海人民反清斗争也是实行闭关政策的一个因素。此外实行闭关政策确实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中国的进程,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视野的发展,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闭关政策还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最终,闭关政策使清朝脱离了世界潮流,导致闭关自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拉越大。
三、论述题
10.举例简要评述唐朝和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及其影响。
【答案】(1)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史称“朋党之争”。朝廷大臣分化组合,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相互倾轧四十余年。李党领袖李德裕和郑覃皆出身士族高第,以门荫入仕。而牛党领袖牛僧孺、李宗闵等,多由进士登第,反对公卿子弟垄断仕途。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两派各执一词。李党世代公卿,支持唐廷抑制强藩,因为节度使强大影响到他们的利益;牛党大多来自地方州郡,与藩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相关,主张姑息处之,希望朝廷承认割据事实。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上,双方态度也相去甚远。两党争持日久,最后变为意气相攻。除去不同利害,两党已无明显的政见不同。如当时朝堂宦官擅权,两党争相攀附权阉,以为援助。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2)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与唐相似,如明后期朝中的齐党、楚党、浙党只是争权夺利且勾结阉党。另一方面是东林党争。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顾宪成。他为人耿直,主张罢黜奸佞之徒,起用正直之人。他因推举正直人士为阁臣,被神宗降职问罪,后废籍为民。他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等人的支持下修葺东林书院并在此讲学,与其弟、进士顾允成以及或罢官、或归省的左都御史高攀龙、南京吏部主事安希范、南京礼部郎中刘元珍、南京工部主事叶茂才、御史钱一本、国子助教薛敷教合称“东林八君子”,形成东林学派。他们切磋学问,教授弟子,抨击时政,身在书院,心怀天下,得到大部分士大夫的支持,被称为“东林党”。天启初年,东林党人陆续被起用,东林党人和正直官员地位上升。那些不被容于清流的官员,投靠魏忠贤,形成“阉党”。东林党人坚持斗争,许多东林党人受到“阉党”的迫害。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即位处死魏忠贤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四十多年。
11.概述宋辽间的战与和,评价宋辽盟约。
【答案】(1)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
①高梁河之役
宋初,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进军幽州,北宋军队起初一路势如破竹,辽各州县纷纷投降。但宋军因连续作战疲乏,在高粱河作战中,宋军失败。
②雍熙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