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 . A.藏富于民
B . B.勤俭节约
C . C.忠孝为本
D . D.国富民贫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经世致用”。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