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该描述应符合()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