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运用演讲、话语和象征来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学问。该学科指导人们运用文字材料和表现手法,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如今,语料库作为一种有效的文本分析方式,正逐渐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研究实验中。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对中美政治体裁文本进行跨文化政治修辞分析。作者建立起三个小型语料库,分别涵盖2011年至2013年中国总理温家宝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及美国总统奥巴马所发表的《国情咨文》以及三年内《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文本,并运用语料库工具对文本进行语料库分析。
本文作者针对政治这一体裁进行修辞及翻译研究。政治体裁即政府为了获得某种政治利益或政府权力而实施的说服。在需要的情况下,政府都会说服人们相信其获得、维持和运行政治权利的合法性,都会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说服民众并使其服从政府的权利。该文针对两个政府进行讨论,一个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联邦政府,而另一个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在本文中,作者针对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奥巴马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进行政治修辞方面的探讨。由于同为年度政府工作总结,中美两国国务报告大多涵盖内政外交、政策解释及年度总结等内容,因此对国家的发展和国家间的关系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外学者多针对学术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等一些形式的文本进行跨文化修辞学探讨,但鲜有学者对政治文本这一特殊体裁进行修辞方面的研究,针对中国与美国两巨头间的政治修辞进行差异性分析则更少。
本文所分析的两类年度国情报告在文本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如用词精炼、高度概括等。与一般文本不同,作为国家领导人发表的年度报告,其在文字的斟酌及语言的运用上非常考究。本文将选取中英文文本中修辞特点、“认同”理论、词汇搭配使用、关键词分析、人称代词分析等不同角度,探究得出两种语言在此类体裁上的修辞特征与异同。同时,对比中国总理与美国总统发表的年度报告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语言的表象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导致的异同。
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政府工作报告在体裁、话语分析、修辞特点、修辞效果、词汇搭配、修辞手法等层面均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尽管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与英语间的语言对比,但相比之下,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及政治因素不可小觑。由于美国实行两党制,且每四年会经历大选,政党间可能发生权力的交接和更替,因此,奥巴马每年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更倾向于以演讲的方式,向有竞争关系的另一党以及支持或不支持民主党的民众展示过去一年美国在民主党的带领下取得的成绩,力图“说服”民众以获取更高支持率从而赢得选举;而相比之下,由于与美国政体不同,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选用较为平铺直叙的语言叙述过去一年国家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及进展,给民众直观的感受,感受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上述种种因素体现出文化对语言使用、修辞及翻译会产生一定影响。认识到差异性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异国语言及文化,促进文化的互融共生,从而促进中国政治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与此同时,针对政治修辞进行跨文化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翻译及二语习得及教学的质量,尤其是针对今后中国一些政治体裁文本的措辞方式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