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5综合考试[行政管理]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仑兹曲线
【答案】洛伦兹曲线由统计学家M.O. 洛伦兹提出,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用一个正方-形图来表示的,其中横轴表示全国家庭或个人依所得由低到高分成几个等级的累积分数; 纵轴表示所得分配累积百分数。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它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2. 政策科学运动
【答案】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科学这一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在1968~1971年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在这些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而详尽的论证,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德洛尔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与传统的常规科学相比,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所倡导的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政策方向在美国已基本体制化了。每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特殊的、与政策研究相关的组织,在20世纪后半期,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作为一个知识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3. 全面理性模式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4. 渐进模式
【答案】渐进模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这一模式的内容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渐进模式的合理之处在于,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其缺陷在于,倾向于保守主义,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注重目前短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 不适应于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二、简答题
5. 简述全体一致规则的基本特征。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全体一致规则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
(1)由全体一致规则得出的集体行动方案,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具有一个特点:对该方案的任何改动,都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即这时行动方案的任何变化,在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至少会使某‘个参与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状况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2)在全体一致规则下,由于每一个参与者都享有否决权,个人选择对集体选择至关重要,任何成员都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也小能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之上,因此,所有参与者的权利在一致同意规则下,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障,个人意愿也可以获得满足,每个个体都有很强的激励去表达真正的个人意愿。
(3)可以避免“免费乘车行为”的发生。在全体一致投票规则下,每个参与者都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与此相关的其他成员的行为,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集体方案能否进行的问题。假如某项集体决策方案能够使部分成员不付任何代价地从中获益,那么,这种决策将因损害了其他成员的利益而被最终否决。
(4)为了得到一个大家满意,对大家来说是最好(即帕累托最优)的行动方案,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价。其原因在于,每一名参与者都享有否决权,因此,每项集体决策结果都必须顾及各人的利益与偏好。
6. 应如何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是指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
(1)市场化工具。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
府达成政策日标。
(2)工商管理技术。指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日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3)社会化手段。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日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7.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基本因素: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一般地说,那些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是公共问题。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其中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日标。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于相当模糊。如果决策者还没有一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分析者就应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在日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与决策者或当事人达成一致。
(3)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日标的选择或手段。在不同的场合,它们可以是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地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或起着相同作用的。此外,备选方案不只是那些决策者从一开始就知道的选择,而且也包括那些后来才被发现的选择。
(4)效果
指明1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被称为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有些效果是对实现目标的积极贡献,即利益; 另一些效果则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消极结果,即成本,它们是决策者力求要避免或减少的东西。与备选方案相联系还有另一种效果,称为外在的结果,即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
(5)标准
选择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选择标准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备选方案和效果联系起来的方法。它们有时可以为目标的取得程度作出数字上的衡量。邓恩认为,一般的决策标准有效能、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回应性和合适性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政策分析常常采用成本一利益分析(损益分析)或成本一效能分析,以这两种分析的结果作为方案比较选择的标准。针对单一的政策目标,可资运用的标准常常不止一个。
(6)模型
模型是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简化了的图像; 它可以用来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