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80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结构观察

【答案】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结构观察多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内容是固定的,观察记录表也类似于结构式问卷,观察者根据统一的要求,对每一个观察对象进行统一的观察和记录。因而其结果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2. 趋势研究

【答案】趋势研究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趋势研究对同一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

3. 李克特量表

【答案】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分别记为1, 2, 3, 4, 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4. 无结构访谈

【答案】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5. 研究问题

【答案】研究问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更为集中,也更为明确。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方面。

6. 小概率原理

【答案】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二、论述题

7. 试论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如何进行互补。

【答案】(1)差异:

①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

②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 定性研究就自然范式。

③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

④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验; 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

⑤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 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⑥从分析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是文字描述。

⑦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客观的; 定性研究是主观的。

⑧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⑨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

(2)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互补:

①社会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两种研究方式,这样有利于两种研究方式之间优势互补。

②一般见到的调查报告之类的大多是定量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多采用大量的表格和数据来比较精确的闻释某一问题。定量研究的结果比较精确一些,但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找准目标,然后在运用定量研究对这些规律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实际社会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举例略。

三、思考与实践

8. 试比较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用来测量“妇女社会地位”的指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做的同类研究中所用的测量指标,并做出你的评价。

【答案】(1)全国妇联曾于1990年在全国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研究”,

在他们的研究方案中,就是将社会地位的含义区分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教育地位和家庭地位几个不同的维度。

(2)风笑天教授在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时,需要了解和比较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溺爱孩子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

研究中,对“溺爱孩子”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化处理:

首先,根据“溺爱孩子”概念的名义定义,将其操作化为四个不司的维度,以反映这一概念的四个不同层面。这四个维度是:

①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②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③对孩子过分迁就;

④物质上对孩子尽量满足。

然后,在每个维度上选择若干个具体指标。比如,第一个维度所选择的指标有是否自己洗头、洗澡、穿衣、收拾书包、整理床铺、自己上下学,第二个维度所选择的指标有在家是否抹桌子、扫地、洗碗、洗手绢、上街买东西等。

(3)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具有若干不同的方面或维度。或者说,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现象,而不仅仅只对应于一个单纯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是这种具有多个不同维度的概念的一个例子。因此,我们在界定概念的定义的同时,指出概念所具有的不同维度,对于概念的操作化,对于概念的测量指标的选择,以及对综合的理论的思考与分析,都是十分有用的。

(4)对于有些概念来说,建立一个测量指标是简单的。比如,人们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这样的概念就是如此; 但是,对于其他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发展和建立测量指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式来发展概念的指标:

①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尤其是对于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量表,往往经过多次的运用和修改,常常可以成为我们可用的指标。

当然许多前人的指标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的概念,需要作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利用前人的指标具有可与其他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的优点,同时,这种做法比每个研究者都发展一套自己特定的指标的做法,更有利于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形成。

②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

尤其是与被研究者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这样做可以帮助研究者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用被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

所有这些都会对研究者发展出测量概念的指标提供极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