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结构式模型和简化式模型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结构式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将上式作如下变换:

与简化式模型的矩阵形式比较,可得:

该式描述了简化式参数与结构式参数之间的关系,称为参数关系体系。

2. 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动向是什么?

【答案】(l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60年代的扩张阶段,使其在经济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己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具有权威的一部分; ②从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53位获奖者中有10位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 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从当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来看,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①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转向经济理论假设和政策假设的检验:

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从传统的领域转向新的领域,如货币、工资、就业、福利、国际贸易等; ③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模不再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能够从总量和趋势上说明经济规律的简单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成为计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 检验与F 检验有何不同? 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的作用?

【答案】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t 检验常被用于检验回归方程各个参数的显著性,是单一检验; 而F 检验则被用作检验整个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是对回归参数的联合检验。在多元线性回归中,若F 检验拒绝原假设,意味着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是显著的,但具体是哪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显著则需要通过,检验来进一步验证,但若F 检验接受原假设,则意味着所有的,检验均不显著。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由于解释变量只有一个,因此F 检验的联合假设等同于,检验的单一假设,两检验作用是等价的。

二、计算题

4. 下列为一完备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其中M 为货币供给量,Y 为国内生产总值,P 为价格总指数。C ,I 分别为居民消费与投资。 (1)指出模型的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先决变量;

(2)写出简化式模型,并导出结构式参数与简化式参数之间的关系;

(3)用结构式条件确定模型的识别状态;

(4)指出ILS ,IV ,2SLS 中哪些可用于原模型第1,2个方程的参数估计。

(5)以如下中国的实际数据为资料,估计上述联立模型。要求恰好识别的方程按工具变量法与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

【答案】(l )内生变量为M t 、Y t ;外生变量为P t 、C t ,、I t 和常数项;先决变量为P t 、C t ,、I t 和常数项。

(2)记简化式模型为:

由原结构式方程变换为以下简化式模型:

于是,结构式参数与简化式参数之间的关系体系为:

(3)用结构式条件确定模型的识别状态

结构参数矩阵为:

模型系统中内生变量的数目为g=2,先决变量的数目为k=3(包括常数项)。 首先,判断第1个结构方程的识别状态。对于第1个方程,有:

所以,第1个结构方程为恰好识别。

其次,对于第2个结构方程,有:

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且为过度识别。综合以上结果,该联立方程模型是可识别的。

(4)由于第一个方程恰好识别,因此三种方法(工具变量法、间接最小二乘估计和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 都可以估计,而且估计结果是一致的; 由于第二个方程是过度识别,所以只能用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

(5)第一个方程恰好识别,直无用上具变量法估计。用模型中的价格指数P 作为M2的工具变量,在Eviews 软件中,选择“Quick\Estimate Equation”,在出现的窗口的“Method”栏内选择“TSLS ”,再在新出现的窗口 的“Equation Specification”栏内输入“GDP C M2 CONSI”,在下面的“Instrument list”栏内输入“C P CONSI”,点击OK ,得图所示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