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

A. 观察法

B. 示范法

C. 演示法

D. 范例法

【答案】C

【解析】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教具和实物来进行讲授的方法属于演示法。因此,答案为C 。

2.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焦点和重点是( )。

A. 让幼儿熟悉小学的环境、规章制度和课程

B. 多教幼儿读写算算,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

C. 锻炼幼儿的体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D. 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力

【答案】D

【解析】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是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焦点。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人手,应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核心。

3. 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宜采用( )进行交谈为宜。

A. 专业术语

B. 日常用语

C. 普通话

D. 方言

【答案】B

【解析】教师在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要采用家长听得懂的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

4. 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属于( )。

A. 希求期

B. 忽略期

C. 需求期

D. 渴求期

【答案】A

【解析】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 担心孩子跟不上群体的发展水平; 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父母的教育地位缺乏认识,缺乏自信心,希望幼儿园开展教育指导的心情比较迫切。②第二阶段一忽略期: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较注意知识教育,而忽略良好个性与行为的培养。③第三阶段——需求期: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 让婴幼儿超前接受知识教育,而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成人的观念强加于婴幼儿,影响婴幼几个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5. 园所可以通过( )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C. 家长学校

D. 电话联系

【答案】A

【解析】园所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活动,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也可以将其固定为一种制度,在园所中专设咨询室向家长开放,及时有效地帮助家长解答一些问题。

6. (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 园长

B. 阿姨

C. 保育员

D. 幼儿教师

【答案】D

【解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因此,答案为D 。

7. (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B

【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最大特点和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看作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8. 幼儿一般只能感受事物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 低级性

B. 浮躁性

C. 冲动性

D. 肤浅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容易感受,面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

9. 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这是( )的做法。

A. 美国保育学校

B. 法国保育学校

C. 德国保育学校

D. 英国保育学校

【答案】D

【解析】英国保育学校的做法是: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在孩子早晨来园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今天来的是谁的家长,小朋友表示欢迎,而那名幼儿也感觉十分骄傲和自豪。在半天的活动中,家长陪伴幼儿参加每一项活动,如在读书角为幼儿读书,和全班小朋友一起唱歌做游戏等,促使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

10.( )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A. 爷爷奶奶

B. 幼儿教师

C. 家长

D. 小学教师

【答案】C

【解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等。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影响贯穿孩子的一生。因此,答案为C 。

11.幼儿教育是对( )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岁

B.1~6岁

C.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