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交通大学610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B 项,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表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2.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3.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答案】C
【解析】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它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形式,它的其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4.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答案】A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_者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表现在社会层面即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 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 )。
A. 自然界的产物
B. 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 自在之物
D. 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答案】D
【解析】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6. 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并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毛泽东同志对事物矛盾的实质的概括。他认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
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8.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
A. 多变的、活跃的因素
B. 以生产力为物质基础的精神因素
C. 相对稳定的因素
D. 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
9. 在社会观念结构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宗教
B. 哲学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
【答案】C
【解析】政治法律思想在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同时也最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规定和制约着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内容、方向。它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其它形式相互作用的中介。
10.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 地理环境
B. 风俗习惯
C. 伦理道德
D. 物质生产
【答案】D
【解析】人口因素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因为人口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是由单纯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而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物质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