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廖仲恺被刺案
【答案】廖仲恺被刺案是国民党右派谋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事件。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国民党中央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下,开展了打击右派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趁机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长。
2.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3. 工业七十条
【答案】工业七十条,又名《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党中央起草的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的草案。该条例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国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针对当时工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相应的规定。该条例主要内容如下:①规定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②限制企业党组织对生产行政工作的干预过多,禁止把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引申到车间、工段和科室;③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④每个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⑤明确规定技术人员和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⑥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⑦规定企业的主要管理权力集中在厂部;⑧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
4.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
1933年1月,1936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
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5. 整风运动
【答案】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活动。整风运动主
要包括1942年、1950年、1957年三次整风运动,其中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为著名。1941年前后,由于日寇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敌后解放区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历史上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尚未清醒,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长期存在。为克服困难,1942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完成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的根本任务。通过此次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6. “一大二公”
【答案】“一大二公”是指人民公社的特点。“大”即规模大,就是把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乃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公”即公有化的程度高,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形成“平均主义”。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
7.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8. 整理党务案
【答案】整理党务案是1926年蒋介石提出,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的排斥共产党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有:①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②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③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熹等表示完全接受,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二、论述题
9. 1956〜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上有哪些成功和失误?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成功之处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经济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失误之处
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及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3)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尚速度。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发扬党的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10.试论北洋军阀。
【答案】北洋军阀是指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
(1)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
北洋军阀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来说: ①从国内看:
a. 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围革命的反封建任务。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b. 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晌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则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