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1205中国史专题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2. 《五四指示》
【答案】《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为了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指示》的意义在于肯定农民的土地要求,表明了共产党改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为解放战争的顺利奠定基础。这一指示和后来在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方法有所不同。它适应当时的局势,采取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以及查黑地等办法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结成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广泛统一战线。从此,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3.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 反击右倾翻案风
【答案】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和倒退。
5. 粮食统购统销
【答案】粮食统购统销是指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
1953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史问题的决议。基本内容是:①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②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③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
7.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答案】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惟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这次大讨论为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8. 二次革命
【答案】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后来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论述题
9.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形成过程如下:
(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下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3)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4)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
1937年8月,,(5)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6)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10.试述九一八事变及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答案】(1)九一八事变的过程
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本人的视线,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东北资源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东北的战争。
②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突然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九一八事变。
③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决定采取不抵抗方针,依靠国联力量抑制日本侵略行动,仅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九一八事件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降为次要矛盾。
②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决定采取不抵抗方针,东北三省迅速沦亡。
③中共、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号召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抗日,在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提出了停止内战、全国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爱国运动。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舆论的报刊,纷纷发表言论要求共同抗日,抨击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和对内政策。
1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答案】国民党的性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其在内外政策的表现如下:
(1)对内政策
①厉行“清党”,镇压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