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05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火星报》
【答案】《火星报》是指1900年12月24日,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为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评论。
2. 以事论理
【答案】以事论理,是指在论证中,先列举事实,再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它要求一定是和本篇文章的道理相关的事例。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是一组新统计的数据,还可以是一系列为人所知的现象。在列举事例时,要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不可过于冗长Ag 嗦。
3. 本台短评
【答案】本台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本台短评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出手快、效果好的特点,常常采取以小见大、通俗明快、深入浅出的议论,博得人们的青睐。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短评很少单独发,一般都配合新闻播出(有时也配合通讯等)的形式出现。
4. 贴近实际
【答案】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5. 网络论坛
【答案】网络论坛是指网民以固定的非真实姓名自由地叙述某些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意见交换的基于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言论空间。在这个虚拟的言论空间里有着匿名的形式、广泛的自由和相同的兴趣。网络论坛言论所受的限制较小,其言论表达式最活跃的言论方式,最容易形成某种舆论。
6. 电视谈话
【答案】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
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电视谈话体评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为访谈式,二为座谈式,三为论坛式。
7. 本报评论员文章
【答案】本报评论员文章是指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二、简答题
8. 按微型评论的文体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言论,题目自拟。
【答案】示例如下:
“给祖国拜大年”何错之有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但出乎意料的是,该倡议竟然遭致部分网民的批评质疑。这就令人纳闷了,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何错之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迅速东渐,颇受一些年轻人欢迎; 相比之下,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则略显落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社会诉求和民众呼声,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国家对全年休假制度进行了调整,将端午节、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期望人们在这一天从事更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使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如今,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学校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这也是对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为。今年的春节是2月14日,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不忘春节,教育部此举无疑具有现实针对性,值得肯定和倡导。
当前,各国在国际上的比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而是包含了文化软实力在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国力竞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保持经济实力领先的基础上,己开始进行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推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影响其他国家。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非常重要。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当从娃娃、从年轻一代抓起。因此,如何做到这一点,政府的积极作为,社会的支持响应,无疑是关键。
(文章来源:新华网)
9.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答案】(1)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
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一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犷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这些内容并非全都具有公共价值,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地在无数的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因此,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 、微博、LBS ,甚至电子商务,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换一个角度看,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于Web 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例如,即时通信、SNS 等是偏社交的,而博客、微博是偏媒体的。但无论最终表现出哪个方向的偏向,社交与媒体一者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楚的: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认为偏媒体的平台是以媒体属性为基础,再将社交嫁接在这个之上,那么这仍然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之下,恐伯难以真正理解与运用好社会化媒体。
(2)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模式一一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公民新闻活动的繁荣。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的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察,包括新闻的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也应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力量必然不断上升,最终与专业媒体相抗衡。这将使得未来传 媒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公民新闻主要用以下方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
①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生产中,他们有时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在博客、微博等平台中这样的原创性新闻生产越来越多。这些内容与专业机构的新闻生产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被专业媒体接纳得更多。
②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媒体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
③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微博、博客以及BBS 的各种帖了,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④增值性生产:网民通常会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新闻的增值。在更多的时候,即使网民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是,他们在各种网络空间中发表的与新闻有关的评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件或新闻的关注度。这是对新闻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⑤互动性生产: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的在线交流。
⑥整合性生产:很多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是,他们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筛选、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