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804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补体。

【答案】补体是指只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2. 微生态制剂。

【答案】微生态制剂是指依据微生态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3. 菌丝。

【答案】菌丝是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是一条具有分枝的管形丝状体,外由细胞壁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和细胞核。幼时无色,老后常呈各种不同的颜色。

4. 亚种(species nova, sp.nov or nov sp.)。

【答案】亚种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其命名方法按“三名法”处理

种或变种的加词(可以省略)。

5. 基因突变。

【答案】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是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6. 汤飞凡。

【答案】汤飞凡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7. 附生微生物。

【答案】附生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

8. 类病毒(viroid )。

【答案】类病毒(viroid )是一类只含有RNA —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

9. 菌物界。

【答案】菌物界是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还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类。

10.根际微生物(根圈微生物)。

【答案】根际微生物(根圈微生物)是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它们多数为G 细菌,如假单胞菌属、_

土壤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节杆菌属等。

11.微体。

【答案】微体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主要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2.生长速率常数。

【答案】生长速率常数是指某微生物每小时的平均分裂次数。

二、简答题

13.病毒学研宄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病毒学研宄的基本方法如下:

(1)病毒的分离与纯化:病毒的分离包括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接种与病毒认定、盲传;病毒纯化包括纯化标准、纯化方法依据;

(2)病毒的测定:包括病毒物理颗粒计数,噬菌斑、蚀斑测定和终点法的病毒感染性测定;

(3)病毒的鉴定:根据病毒的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鉴定。

14.干扰素有几类?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1)干扰素的定义:

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2)干扰素的分类有:

干扰素即白细胞干扰素、干扰素即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和干扰素即免疫干扰素或型干扰素三种。

(3)干扰素的诱导过程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总的过程为:

病毒侵染人或动物细胞后,在其中复制时可产生dsRNA (双链RNA ),并进一步诱导出干扰素RNA ,再由它转译出干扰素,同时,宿主细胞死亡。这种干扰素被分泌出来后,主要对同种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有极高的亲和性,两者结合后,可刺激该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 。这些A VP 与

侵染病毒的dsRNA 发生复合后,A VP 被活化。活化的A VP 可降解病毒mRNA ,从而阻止其转译出病毒蛋白,这样,病毒的増殖就受到了抑制。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

其是防御“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它是与脊椎动物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分工的另一类免疫防御系统。

15.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答案】紫色非硫细菌:

(1)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进行自养生活;

(2)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3)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

(4)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16.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

【答案】(1)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①目的明确;

②营养协调;

③理化适宜;

④经济节约。

(2)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 →(过滤) →定容→调pH 值→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摆斜面) →无菌检查。

17.某细菌在k 时的菌数是102个/ml,经过400分钟后,菌数増加到109个/ml, 计算该细菌的世代时间和繁殖的代数。

【答案】在时菌数x=100. 代时

分钟,400分钟内共繁殖了代。 在上述培养中,该菌的代时为在时菌数Y=1000000000。

18.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案】(1)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

①菌龄:12〜24h 的纯培养物。

②革兰氏染色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

③培养基的组成。

(2)革兰氏染色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原因: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和菌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