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804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宽温微生物。
【答案】宽温微生物是指即可在生长温度范围很宽得一类微生物。
2. 中枢免疫器官。
【答案】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3. 康氏试验。
【答案】康氏试验是用于诊断梅毒的一种絮状沉淀反应。
4. 碱基置换。
【答案】碱基置换是指染色体的微小损伤,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5. 周毛菌。
【答案】周毛菌是指周身都长有鞭毛的细菌。
6. 反硝化作用。
【答案】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广义的反硝化作用是指由硝酸还原成
原成N 2的过程。
7. 体液免疫。
【答案】体液免疫是指机体授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一类B 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的免疫机制。
8. 染色体。
【答案】染色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其染色质通过盘绕、折叠,由核小体经中空螺线管至超螺旋环,最后浓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棒状结构。
9. 正变株。
【答案】正变株是指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的产量提高的突变株。
第 2 页,共 38 页 并进一步还原成乂的过程,因而把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也包括在内了。狭义的反硝化作用是指由亚硝酸还
10.球状体。
【答案】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是指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11.硫酸盐呼吸。
【答案】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或反硫化细菌)的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获得A TP 。
12.负变株。
【答案】负变株是指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的产量降低的突变株。
二、简答题
13.试述T 细胞在机体抗传染免疫中的作用。
【答案】T 细胞是一种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小淋巴细胞,主要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包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也参与抗体的形成和炎症反应等。T 细胞在一系列的分化过程中,T 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整合。当受到抗原刺激后,T 细胞会进一步分化、增殖,以发挥其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
14.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方法 (注明所用培养基及其碳氮源、培养条件)。
【答案】(1)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方法:
①制作PH7.0〜7.2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蛋白胨),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
细菌。
(2)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
①制作pH 为7.2〜7.4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是,氮源为硝酸钾),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7〜10天,便可得到菌落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
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的放线菌。
(3)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方法:
①制作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马铃薯),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3〜5天,便可得到菌落较大、湿润、表面光滑、较③培养皿倒置于28〜30°
第 3 页,共 38 页 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便可得到菌落小、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的③培养皿倒置37°
不透明的酵母菌。
(4)从土壤中分离霉菌的方法:
①制作pH 为自然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豆芽汁),添加80%乳酸数滴,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 ②将土壤制成:菌悬液,接种于上步制成的平板上;
C 温箱中,培养3〜4天,便可得到菌落呈绒状、棉絮状或蝴蛛网状③培养皿倒置于25〜30°
霉菌。第3章病毒和亚病毒
15.简要描述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的主要差异。
【答案】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差异如图所示:
表
16.什么是细菌的周质蛋白?它有哪些类型?如何提取它们?
【答案】(1)细菌的周质蛋白:是指存在于
(3)提取方法:一般可用渗透休克法提取。
17.20世纪60年代初,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发明前,学者们是如何研究的一级结构的?
【答案】在正常的人体和动物血清中,由于免疫球蛋白的极度不均一性或异质性,因此很难进行深入的结构研究。50年代以后,由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发现在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和尿中存在着大量的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左右的与正常抗体结
一级1962年,Porter 构相似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终于为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和Edelman 首先提出了的四链结构模型,1969年,Edelman 等首次完成了抗体分子
结构的测定。
18.为什么说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
【答案】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原因在于: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一小型生态系统内,利用各种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类群间的相互配合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当高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后,其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在好氧条件下,根据其中营养物质或有毒物质的情况,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个选择性的培养条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微生物区系的有规律的更迭,从而使水中的有机物或毒物不断被降解、氧化、分解、转化或吸附沉降,进而达到去除污染物和沉降、分层的效
第 4 页,共 38 页 细菌周质空间中的蛋白质。 (3)类型: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