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 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 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 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2.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的黄埔岛上而得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各金; 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5. 胡汉民
【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
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6.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7. 唐宋内阁
【答案】唐宋内阁是袁世凯政权的第一届内阁。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同盟会员占到半数,所以又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8. 四一二政变
【答案】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政变。1927年4月12日凌晨,由白崇禧坐镇上海指挥,杨虎、陈群等具体配合,首先出动帮会流氓,冒充工人. 袭击了闸北、南市、沪西等地的工人纠察队。军警以调解工人“内江”为名,强行收缴“双方”枪械,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并强占上海总工会。次日,工人罢工抗议暴行,其中6万多人前往驻军司令部请愿,行至宝山路时,竞遭周凤岐军的机枪扫射,死100多人。14日,上海军警开始全面“清党”,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被查封。18日,蒋介石通电拥护“清党”,建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
二、论述题
9. 对“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评价? 主要成就是什么? 有何经验教训?
【答案】(1)对“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前十年被称作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段时期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年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而且大庆,胜利,等油田建成使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有较大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都有增长。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
①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在此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
②1960年的八字方针,使得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③在这十年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而且大庆,胜利,等油田建成使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有较大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都有增长。
(3)“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国情来制定经济政策。
②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注重按比例协调发展。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答:“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包括以下几点: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
②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的后果,“左”倾错误是“文化大革命”③经济上,
产生的经济根源。
④思想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确立以后,阶级斗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2)“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由领导人错误的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10.评价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
①1928年北伐打败了奉系军阀,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南京国民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大大加强,为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准备了前提。
②一些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为改订新约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能性。1926
年底,英国表态中国应有关税自主权。接着,美国表示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关税控制和治外法权等。
③北伐战争的时候,帝国主义制造了万县惨案、九江惨案等,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取得民心,决定进行改订新约运动。这也是一个独立政府争取国家主权的表现。
(2)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
①争取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国民政府经过一系列交涉,最终,美、英、法、德、挪威、荷兰、瑞等与中国签订了关税条约; 比、意、葡、日、丹麦、西班牙等国与中国条约期限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