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行政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客观责任

【答案】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是与职责相关且应尽的义务,包括对某人或某组织负责,也包括对某一任务、下属人员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工作日标负责。客观责任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①公共行政人员最为直接的责任对他们组织的上级负责,贯彻上级指示,同时也要为他们下属的行为负责。

②公共行政人员要对法律、公共政策负责,行政人员必须能说明其行为与法律的意图和公共政策的意图相一致。

③公共行政人员要对公民负责,洞察、理解和权衡公民的喜好、要求和其他利益。行政人员必须能向公民解释,其行为是复合公民的意志或者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义务关系。

法律政策责任是基础、上下级责任是杠杆、公众责任是社会体现,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务员客观责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楼的现象。

3. 威尔逊

【答案】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的主要贡献是:

(1)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一一行政学,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盖

(2)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

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4. 行政领导者职权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5. 行为等级评定法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行为考核与评级量表结合,用量表对绩效做出评级,并以关键行为事件为根据,对量表值做出定位。该方法,可对源于关键事件中有效和非有效的工作行为进行更客观的描述。熟悉一种特定工作的人,能识别这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可对每项内容的特定行为进行排列和证实。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员工参与,因此比较容易被员工所接受。

二、简答题

6.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期,政府决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民众的风险承受心理尚未成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管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方面的原因让公共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状态下,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突显。

(1)我国正面临公共危机频发的威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变迁,社会环境中的非稳定因素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不同危机的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致使公众心理失衡,在认知、情感上陷入误区,在态度和行为上出现失调,各种社会问题容易诱发公共危机,甚至造成激烈的社会震荡和混乱局面。

②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害影响的人数较多,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亿元。

③从事故灾难的角度,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频繁。另外,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非常多,也是定时炸弹。

④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近年来中国内地食源性疾病、严重职业病危害对健康的危害呈上升趋势,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在全球化国际环境下,某些新型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如禽流感),将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国家安全和

国际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迫使我国政府尽快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制定危机预案。

⑤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公共危机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各级政府在常态条件下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同样要求在紧急状态下妥善地应对各类公共危机。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成了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

(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有待完善

虽然公共危机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不过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①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表现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此外,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应对是以政府管理为主,缺乏社会大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广泛参与。

②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体现在一些政府官员的危机意识不高、危机应对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此外,还表现在危机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与救援、信息管理与新闻发布等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危机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控制。

③公众的危机意识同样有待提高,心理承受风险能力与自救与互救能力都需要加强。同时,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还需加强。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全面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立与机制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限制公共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7.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及其合理运用。

【答案】(1)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征是行政首长对行政机关各种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一人决定一切行政措施,其他领导成员均为行政首长的幕僚,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

①首长制的优点:a. 事权集中,办事果断,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b. 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可避兔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弊端的产生; c. 易于保密。

②首长制的缺点:a. 首长个人独揽全权,易形成个人专制; b. 首长易滥用职权,拉帮结派,营私舞弊; c. 首长一人智力、精力有限,易陷于短见,对问题的考虑难以周详,难免出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弊。

(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所执掌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点是行政组织的决策是由两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委员所负责,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属于全体委员,一切行政措施均山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瑞士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瑞士的行政权力由合议制机构行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