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825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编制

【答案】编制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则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2. 行政目标

【答案】行政目标是指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行政月标具有如下特性:

(1)层次性。行政目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子目标,从总到分,从上到下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总目标、分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层级节制的目标系统。

(2)多样性。由于行政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行政目标也必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行政目标的内容看,有政治目标、经济目标、文化教育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等各领域的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范围和数量看,有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单项目标和多项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期限看,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从行政目标的重要程度看,又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3)从属性。多层次、多样化的行政目标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并列的,局部的、低层次的、近期的行政日标要从属于整体的、高层次的、长期的行政目标。多种多样的行政目标对总的行政日标负责,受总目标制约,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进行调整、修订,使之更有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3. 特种监督

【答案】特种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专业性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其中,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活动,它有权依法对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同国家财政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稽查的活动。

4. 电子化政府、电子政务

【答案】电子政务是基于Internet 的电子化状态中,政府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对行政事务的管理,

又称为屯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务。电子政务是新技术革命时代,社会信息化和政府改革的产物。

5. 政策议程

【答案】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其基本形式包括: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 ②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政策议程创立的条件有:①要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有问题察觉机制; ②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6. 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案】经济职能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两类。

(1)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山于市场经济机制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需要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合理性,维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确保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制定产业和重大投资政策,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 实施有效的税收政策,调节行业、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搞好各种协调工作; 提供信息引导、弥补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等。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所特有的管理经济的另一项职能,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要求相适应的。由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规模较大,需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重点管理国家投入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负责拟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检查,但不是直接管理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7. 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建立和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包括明确行政信息管理的主体、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机制,主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解决“如何管”的问题,这是实现行政信息有效管理的途径。

(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

健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组织落实,是发达国家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为实现行政信息管理宏观和微观管理职能,中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基本形成自上而下地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行政信息管理工作。

①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和各级政府最高行政领导担任组长。 ②在国务院成立负责行政信息化建设的专门管理部门一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及与信息化推进有关的信息产业部和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信息中心; 与此相适应,地方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信息产业厅(局)、信息中心。

③在各政府部门内成立行政信息管理的工作部门或机构,一般是部门内部的信息中心、信息部或情报中心。

④问题。严格来说,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设置上,中国目前机构设置还不能适应行政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导向到政务、管理导向的发展需要,缺乏自上而下的管理行政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性部门设置。因此,应改善行政信息管理机构设置,将其纳入政府组成部门系列,在性质上确定为综合部门,赋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2)行政信息管理职能

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是完善行政信息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行政信息管理职能配置。行政信息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①行政信息宏观管理职能

主要从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地方或系统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国家、地区或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使信息资源按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②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下作的职能。

(3)行政信息管理人员

这是指在行政信息管理部门从事行政信息管理规划、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信息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等活动的行政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总之,只有在健全行政信息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逐步明确行政信息管理的职能,提高行政信息管理人才的素质,才能实现我国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

8. 简述行政监督的内容。

【答案】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决策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行政权力的运行,总是从决策开始。因此,对决策的监督,成为行政监督最重要的内容。监督主体除认真监督决策目标、依据、方案外,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