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4行政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危机4R 模型
【答案】罗伯特·希斯(RobeaHeath )从应对策略的角度出发,将危机分四个阶段,即4R 模型,分别是:①缩减(Reduction )阶段,该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机发生后的冲击程度; ②预备(Readiness )阶段,指在危机发生前,组织应做好响应和恢复计划,对成员进行相对的培训和演习,保证危机一旦发生时一,组织能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到常态; ③反应(Response )阶段,指在危机爆发后,组织需要及时反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危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④恢复(Recovery )阶段,是在危机得到控制后,着手恢复工作,就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2. 政府预算
【答案】政府预算又称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顶算类型。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公共预算的目标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
3. 岗位责任制
【答案】岗位责任制是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并予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有时间性的要规定完成的时限,切忌笼统。要尽可能地定出量化目标和要求,以便考核。与此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依在岗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奖罚。它办公室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4.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5. 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答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 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二者可以归纳为公共管理伦理的动力与规范力。
公共管理责任可以依据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即公共管理者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是其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而这些价值观、态度和信念是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具有的,但和而不同。客观责任则是公共管理者履行公共管理任务时所承担的责任。客观责任是由公共管理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组织、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由此可见,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6. 国家公务员制度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从1980年起,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建立并逐步完善,大致经过了调研准备、推行实施、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它的指导原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有:能力开发机制、人才奖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二、简答题
7. 简述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方法及重要意义。
【答案】(1)编制管理的原则
①精简原则。一是精简机构,减少层次; 二是精简人员,实行合理定编定员。
②统一原则。一是统一领导,严格按国家的统一规定、统一制度、统一程序进行; 二是统一职能日标,明确划分各行政机构的职责权限,保证同类行政事务由同一个行政机构负责,防止机构重叠,政出多门; 三是机构设置要统一完整。
③编制立法原则。应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审批手续及违反编制纪律的惩治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编制管理有法可依。
(2)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①行政方法。指编制管理部门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按照组织系统对编制进行直接管理的方法,包括制定编制方案、核定编制总额、具体审批编制、进行编制监督等。
②经济方法。指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对编制进行调控的方法,包括经费预算管理、编制与工资基金结合管理、编制包干、经济奖罚等。
③法律方法。指运用法律规范,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控管理的方法。这是有效控
制编制的一种方法。
(3)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其意义包括:
①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建立精干合理的行政机构,配备精明的工作人员,使整个行政组织体系高效协调地运转,必须依靠科学的编制管理。这是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居于较高层次的管理,有人称之为“母管理”。
②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很多,产生官僚主义的原因也很复杂。但实践证明,机构臃肿、层次繁多,必然运转不灵、反应迟钝,影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及时沟通,使之脱离群众或者瞎指挥; 人浮于事、职责不清,也必然造成互相推诿、拖拉扯皮、办事缓慢等官僚主义作风的产生。而科学的编制管理依靠法律手段,严格按照编制设置机构和人员,这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上述状况,为改进机关作风,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防止和铲除官僚主义创造良好条件。
③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则政开支。行政机构的经费开支由国家则政拨款。机构和人员过多,势必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并相对减少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消费的资金。而科学的编制管理是节省行政经费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行政经费挂钩,超编者财政不拨款,银行不开支,这对节省经费,收到较好效果。
8. 简述行政领导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职权与职位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从职权的特点来看
①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职权由职位衍生出来,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行政领导的职位有工作任务、指标、绩效的要求,职权和职位与个人因素无关。
②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位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任意扩大职权,即为滥用权力; 随意失职失权,即为读职行为。
③职权是法定权力。法律、法规不仅可以约束行政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还能确保权力的稳定性,使其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私人交易。任何行政领导都应以有效的工作,即最少的投入、最大的产出来保证自己行使权力的正当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2)从职权的范围来看
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是国家权力机关考虑到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的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权力和领导机构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即对物质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权)、财权、组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