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8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西方城市区域管制的特点。
【答案】西方国家的城市区域管制具有以下特点:
(1)地方分权
要求把管制的权力由上级政府下放给下级政府,把权力由政府转移给民间,强调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民众共享权力。
(2)伙伴制和多重管制
在城市区域管制中,各种利益主体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实践证明,在管制中伙伴制能够产生出协同效应,更有利于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伙伴制促成了在城市区域中形成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志愿者组织、社区等多重管制结构,通过共同参与、协商、对话,制定政策和实施干预。
(3)注重决策的过程和地区导向,就是由各种利益主体组成一个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
2. 简述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并列举出我国至少5个包含该模式的区域(用城市模式)?
【答案】(1)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日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在双核结构中,一方是区域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以省会城市为主; 另一方是重要港口城市,承担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门户功能。该结构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而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2)双核结构模式举例
沿江双核:成都—重庆 长沙—岳阳 南昌—九江;
沿海双核: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 济南—青岛 杭州—宁波 广州—深圳。
3. 简述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答案】(1)R&D的区位要求
①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②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③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消费。
(2)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①公司的R&D区位应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②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a.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即使少量公司在海外建立R&D,也限于低层次的支持型实验室。
b. 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综合性R&D实验室)。
c. 世界市场型公司〔全球运营)具全球取向,而不局限于某一国家市场。这类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专业研究室。
d. 对一国之内公司R&D区位,大多数公司的R&D与公司总部位于同一区域,但R&D的集中程度不如公司总部。
③从发展变化角度看,R&D区位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4. 试比较城市区域管制模式的特点。
【答案】城市区域的管制模式有集中管制、分散管制和多中心管制等类型。
(1)集中管制
集中管制模式是中心城区或者中心城市主导城市区域的内部关系协调。其缺陷是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内部缺乏竞争活力。
(2)分散管制
分散管制模式是在城市区域内各城市、地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竞争。其缺陷是在城市区域内存在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多中心管制模式是承认各个城市或地区的独立性,同时,又重视发挥中心城区或者城市的协调作用。
5. 以日本综合商社公司为例,简要说明贸易公司对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1)贸易公司对本国的影响
日本综合商社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海外直接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综合商社由三菱、三井、伊藤忠、丸红、住友、日商岩社六个庞大的商业金融和工业公司组成,它们控制着全球许多的附属公司和成千上万个相关公司。
(2)贸易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该公司在世界上建立了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有助于日本贸易的发展,而且还能使日本公司向海外投资成为可能。日本制造公司旱期对海外的投资贸易都是由综合商社来组织的,其具体作用是商务贸易中介、金融中介、信息收集、复杂商务体系的组织和协调等。
6. 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型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与技术、技能和大量外国直接
投资。
②也存在对全球化可能会威胁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型国家前景的担心
如区域一体化的加强。
(2)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的管理功能面临重新定位和调整
全球化需要政府发挥新的作用,需要私人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市场体系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3)对发展中国家和转轨中的国家来说形成基本的发展能力政策框架的建设是必要的。
7. 什么是库兹涅茨法则?
【答案】库兹涅茨在配第一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新的认识,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库兹涅茨法则。基本内容如下:
(1)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2)工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它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8. 简述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答案】冈纳—缪尔达尔于1944年在《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具有积累的效果。同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存在上升或下降两种循环的可能。
总起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
9. 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机制。
【答案】(1)集聚机制
①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
a.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同类区位,这就带来经济活动在少数地方的集聚。
b. 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