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假设检验

【答案】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种推论过程称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推论统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态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从而决定是否接受原假设。检验的推理逻辑是一定概率保证下的反证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根

据问题要求提出原假设 (2)寻找检验统计量,用于提取样本中的用于推断的信息,要求在Ho 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的分布已知且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3)由统计量的分布,计算“概率值”或确定拒绝域与接受域;(4)由具体样本值计算统计量的观测值,对统计假设作出判断。若Ho 的内容涉及到总体参数,称为参数假设检验,否则为非参数检验。

2. 统计检验力

【答案】统计检验力又称假设检验的效力是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侦察到真实的处理效应的能力,也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地拒绝一个错误的虚无假设的概率,因此效力可以表示为检验的效力越高,侦察能力越强。影响统计检验力的因素有:①处理效应大小,处理效应越明显,越容易被侦查到,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②显著性水平a , a 越大,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③检验的方向性,单侧检验侦察处理效应的能力高于双侧检验。④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样本均值分布越集中,统计效力越高。

3.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答案】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指在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正确时而拒绝虚无假设所犯错误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有可能会犯错误,如果虚无假设正确却把它当成错误的加以拒绝,犯这类错误的概率用a 表示,a 就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通常选择α=0.05作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每当实验结果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的时候,就拒绝虚无假设。

4. 个体

【答案】个体(individual )亦称“单位”、“样品”,统计学术语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样品或成员。是统计调查、试验或观测的最基本对象,是构成样本、总体的最小单元。在心理学研宄中,个体根据研宄目的不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在某种实验条件下的某个反应,或每个实验结果、每个数据。

二、简答题

5. 最小二乘法中各点到拟合直线的距离为什么要取铅直距离而不取垂直距离?

【答案】这是有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过程所决定的。 设

们也可以

把这组数据看作是一个离散的函数。根据观察,如果这组数据图像“很像”一条直线(不是直线),

我们的问题是确定一条直线

该是

程: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案】在科学研究中,探寻的是关于所有事物总体的说明和解释。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参数(parameter ), 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statistics ), 又称特征值。

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1)一个参数是从整个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参数代表总体的特性,它是一个常数;

(2)统计量代表样本的特性,它是一个变量,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3)参数和统计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而样本统计量则用英文字母表示。

参数和统计量的关系

从数值计算上讲,当总体大小已知并与实验观察的总次数相同时,它们是同一统计指标。当总体无限时,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能够做出预测和估计。

7. 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为什么

【答案】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在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观测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变异性。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

是直角平面坐标系下给出的一组数据,若我,使得它能“最好”的反映出这组数据的变化。对个别观察值来说,它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为了不使它们相加彼此抵消,故“最好”应

最小,即这时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这时可以求得比较精确的回归方 由于是散点之间连线的最小距离,因此这个距离不是到拟合直线的垂直距离。

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随机因素使测量产生的误差称作随机误差。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类现象为随机现象。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十分复杂,因而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的变异性。

8. 独立样本和相关样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相关样本是指两个样本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独立样本是指两个样本数据相互独立,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在显著性检验中,相关样本的t 检验一般不需要事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因为相关样本是成对数据,即两组数据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可以求出对应数据的差,使对两组数据均值差的显著性检验转化为对d 的显著性检验。而独立样本的数据不是成对的,即使两组数据的样本数相同,两组数据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而不可能有对应值的差d ,只能以两个样本方差共同对总体方差进行估计(即求联合方差),必须以两组数据的方差相等为前提。

统计分析中,在考虑是参数还是非参数检验后,需要考虑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这样涉及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三、计算题

9. 设某城市大学录取率是40%,求20个参加高考的中学生中至少有10人被录取的概率。 【答案】这个二项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至少10人被录取的

0.18。

所以,至少有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

10.随机从某总体选取10名被试,分别实施两次数学测验,两次测验的成绩见表,问被试在两次测验的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试对结果进行解释(

表 10名被试两次测验的成绩

)。 查正态分布表对应的p=0.32, 至少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