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统计检验力
【答案】统计检验力又称假设检验的效力是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侦察到真实的处理效应的能力,也指假设检验能够正确地拒绝一个错误的虚无假设的概率,因此效力可以表示为检验的效力越高,侦察能力越强。影响统计检验力的因素有:①处理效应大小,处理效应越明显,越容易被侦查到,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②显著性水平a , a 越大,假设检验的效力也就越大。③检验的方向性,单侧检验侦察处理效应的能力高于双侧检验。④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标准误越小,样本均值分布越集中,统计效力越高。
2. 二列相关
【答案】二列相关是一种两列变量的质量相关。适用的资料是两列均属于正态分布,但其中一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虽然也呈正态分布,但它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例如:健康与不健康的划分。这种相关适用于对项目区分度指标的确定。
3. 标准分数
【答案】标准分数指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差异量数,又称Z 分数或基分数。它等于一数列中各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公式为:
数据的标准分数
,为原始数据的值,式中,Z 为某原始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是一种不受原始测量单位影响的数值,用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其作用除了能够表明原数据在其分布中的位置外,还能对未来不能直接比较的各种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比较各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成绩中的位置或比较某个学生在两种或多种测验中所得分数的优劣。
4. 频率
【答案】频率(frequency )①亦称“相对频数”。某随机事件A ,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次数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亦称事件A 发生的频率。记为其值介于0〜1之间。事件的频率越大,说明它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一个事件的频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与总次数N 有关,且即使再重复N 次试验,次数n 也可能不同。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具有稳定性,即当试验次数N 无限增大时,频率F 会在某个固定值上下波动,而且偏差越来越小。②简谐振动基本物理量。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在数学关系上频率是
物体振动周期的倒数。
二、简答题
5. 试比较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缺点。
【答案】(1)完全随机设计
计的方差分析的方差分析,就是对单因素组间设
在这种实验研究设计中,各种处理的分类仅以单个实验变量为基础,因而,把它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单向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由于同一区组接受所有实验处理,使实验处理之间有相关,因此又称之为相关组设计,或称被试内设计。
(2)与完全随机设计相比,随机区组设计最大优点是考虑到个别差异的影响。这种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产生的差异就称为区组效应。随机区组设计可以将这种影响从组内变异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效率。随机区组设计设计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划分区组困难,如果不能保证同一区组内尽量同质,则有出现更大误差的可能。
(3)与随机区组设计相比,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点是完全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安排实验处理和被试,完全随机设计的缺点是实验误差既包括实验本身的误差,又包括被试个别差异引起的误差,无法分离,被试的数量随着实验处理数的増加而增加,因而它的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6. 简述使用积差相关系数的条件。
【答案】积差相关又较积矩相关,是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积差相关系数适合的情况如下:
(1)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而且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是正态的,即正态双变量。为了判断计算相关的两列变量其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一般要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查询。如果没有资料查询,研究者应取较大样本分别对两变量作正态性检验。这里只要求保证双变量总体为正态分布,而对要计算相关系数的两样本的观测数据并不一定要求正态分布。
(2)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如果是非直线性的双列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判断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是否直线式,可以作相关散布图进行线性分析。相关散布图是以两列变量中的一列变量为横坐标,以另一变量为纵坐标,画散点图。如果呈椭圆形则说明两列变量
是线性相关的,如果散点是弯月状(无论弯曲度大小或方向),说明两变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3)实际测验中,计算信度涉及的积差相关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间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
另外,积差相关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任意两个个体之间的观测值不能求相关。每对数据与其他对数据相互独立。计算相关的成对数据的数目不少于30对,否则数据太而缺乏代表性。
7. 如果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还需要统计检验?为什么?
【答案】如果两个中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的智商的平均数差异还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
因为,虽然表面上看来,当抽取全部总体时,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相同。但是作为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智力测验)本身就是通过行为抽样获得,因此应该把两总体的智商差异看作是对智商真值之间差异的抽样,因此还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的。
当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但不能确定两个总体的分布的时候,直接做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检验是不合适的。
智力测验中一般可以获得描述性统计数据。描述统计的方法获得了一组数据的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量数(常称为样本统计量),它们仅代表了某一总体中的样本所具有的特征,在进行检验前,我们并不了解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具有相同的数值特征(总体中的相应数值称为参数,总体均值记为…总体标准差记为
进行推断,以获得总体的有关特征。
检验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差异不仅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还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条件。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通过来自均值相同的总体的样本平均数差异进行推断的。因此,两个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也就是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是否来自均值相同的总体。由于两个总体之间有时是相关的,有时是独立的,因此平均数差数的显著性检验也有不同的方法。
8. [1]从某个人多次视反应时测量结果随机抽出40个数据,再从其听反应时的多次测量结果
,,中随机抽取40个数据进行视、听反应时差异检验时按相关样本还是按独立样本进行为什么?
[2]按题[1]方法收集数据,每个被试只收集视、听反应时数据各一个,如果共有40个被试测进行视、听反应时的差异检验时按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进行,为什么?
【答案】[1]应该按照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检验进行。若两组随机样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则称两组样本是相关样本。相关样本数据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匹配的被试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对同一个(组)被试进行的多次观察。视、听反应时是分别随机抽取的,因此属于独立样本。
[2]应该按照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检验来进行。因为每组视听反应时来自同一个被试,是一一配对的关系,因此,应该按照相关样本进行差异检验。
总体相关系数记为P )。然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特征。为此,可以运用参数统计检验法依据样本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
三、计算题
9. 掷四个硬币时,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是多少?
(1)两个正面两个反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