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样本
【答案】样本(sample )亦称“子样”,统计学术语,指按一定规则从统计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的集合或对总体X 的n 次观测结果
独立样本。
2. T 分数
T 分数指由正态分布上的标准分数转换而来的等距量表分数。T 分数以50为平均数,【答案】
以10为标准差。T 分数是Z 分数的变形,因为Z 分数有负值和小数,人们不习惯,所以采用这个公式处理。经过变换,所得的分数全是整数,50分为普通,50分以上越高越好,50分以下越低越差。T 分数的意义及其优点和标准分数相同,不同之处是消除了小数和分数。
3.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答案】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指在假设检验中,虚无假设正确时而拒绝虚无假设所犯错误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有可能会犯错误,如果虚无假设正确却把它当成错误的加以拒绝,犯这类错误的概率用a 表示,a 就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通常选择α=0.05作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每当实验结果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的时候,就拒绝虚无假设。
4. 抽样误差
【答案】抽样误差指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参数与总体参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参数之间差异。比如: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估计其大小。
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
二、简答题
5. 圆形图适合哪种资料? 自选数据绘制圆形图。
【答案】圆形图(circle graph), 又称饼图(pie ),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圆形图显示的资料多以相对数(如百分数)为主。
6. 试解释交互作用。
【答案】(1)下面是两个2×2的实验设计范式:
图1 2×2实验设计图示例
在实验甲中,A 因素从变化
为
还是时,无论
在还
是水平
,
与的差都
是说明A 因素的变化与或
称之为没有交互作用。
在实验乙中,在时时在时在时表明A 因素的变化与B 因即B 因素的变化与A 因素的不同水平有关;同样在无关。同样B 因素从变化为时,无论水平上,都等于3, 说明B 因素的变化与或无关。因此A ,B 两个因素彼此不影响,
素的水平也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A ,B 两个因素的彼此影响,即“交互作用”,用AXB 表示。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不仅能检验出各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还可以检验出因素与因素相结合共同发生的影响,即这种交互作用。
如要直观分析两个因素间是否有交互作用,还可以将上述情况制作成交互作用图,如图2所示。用图来表示交互作用时,一个是比较折线位置的高低,一个是比较折线在不同折点上的变化。基本原则是观察折线之问的平行程度。一般在交互作用图中,如果A , B 二因素间没有交互作用,则两线平行,表示因素之间相互独立;两线越不平行,代表因素之间交互作用越明显。一般而言,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图上会出现交叉的折线。当然,这只是直观示意,交互作用是否显著,必须进行方差分析。
图2 交互作用图解
7. 二项试验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二项试验又叫贝努里实验。它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1)任何一次试验恰好有两个结果,成功与失败,或A 与
(2)共有n 次试验,并且n 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正整数。
(3)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即各次试验之间无相互影响。
例如投掷硬币的实验属于二项试验,每次只有两个可能结果;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如果一个硬币投掷10次,或10个硬币投掷一次,这时独立试验的次数n=10。再如选择题组成的测验,选答不是对就是错,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也属于二项试验。但在一般的心理和教育试验中,很难保证第一次的结果完全对第二次结果无影响。比如,前面的题目的选答可能对后面的题目的回答有一定的启发或抑制作用,这时只能将它假设为近似满足不相互影响。
(4)任何一次试验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保持相同,即成功的概率在第一次为P (A ), 在第n 次试验中也是P (A ),但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一点同第三点一样,有时较难保证,实验中需要认真分析,必要时仍可假设相等。例如,某射击手的命中率为0.70, 但由于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每一次射击时,命中率并不能保证都准确地是0.70, 但为了计算,只可假设其相等。
凡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称为二项试验。
8.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各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答案】中数的适用条件: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当次数分布的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只能取中数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③当需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时,也常用中数。
众数的适用条件:①当需要快速而粗略地寻求一组数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据的代表值时;②当一组数据出现不同质的情况时,可用众数表示典型情况,如工资收入、学生成绩等常以次数最多者为代表值;③当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除了一般用中数外,有时也用众数;④当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有时用平均数与众数之差,作为表示次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⑤当一组数据中同时有两个数值的次数都比较多时,即次数分布中出现双众数时,也多用众数来表示数据分布形态。
几何平均数的适用资料:当要计算教育经费增加率、学习方面的进步率和学生或人口増加率的估计时,可使用几何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资料: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用来描述学习速度方面的问题。调和平均数作为一种集中量数,在描述速度方面的集中趋势时,优于其他集中量数。在有关研究学习速度的实验设计中,反应指标一般常取两种形式:一是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的时间。二是学习时间一定,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由于反应指标不同,在计算学习速度时也不一样,这是应用调和平均数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计算题
9. 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比一个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增多了哪些前提条件?
【答案】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 检验来检验差异。这里由于两个总体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