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社区媒体

【答案】社区媒体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的特点。

2. 网络新闻

【答案】网络新闻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也即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报道。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版、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

3. 深度报道

【答案】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 和怎么样HOW 两个新闻要素。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西方的解释性、调查性报道,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4.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该报在内容上,用大量篇幅刊登时政评论,选录一周的《京报》,刊载商业行情,介绍科学知识; 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西方思想改造中国,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万国公报》的读者对象由基督徒扩大为鼓吹中国变法的社会各界人士,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对于维新变法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该报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是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殖民化的道路发展。

5. “布坎南式导语”

【答案】“布坎南式导语”是曾作为《迈阿密先驱报》的刑侦记者,埃德娜·布坎南擅长的一种新闻导语写作方式。“布坎南式导语”把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相结合,在同一个导语段或导语部分中,先有现场的描述,后有结果的提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又称结合式导语。

6. 导语

【答案】导语是指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的使命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的常见写法按照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可划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二、简答题

7.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在新闻写作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掌握,并进而实际应用“跳笔”这种新闻写作方法。

(1)短段落,多分段。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即核心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2)断裂行文。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小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段落之间可以彼此没有联系,无需过分地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种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在通讯的写作中,跳笔使用得更加灵活。在行文中,可以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也可以是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之间的跨越。

8.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选择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1)报道角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好坏。

①选择报道角度如同切割钻石的角度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好的报道角度呈现于读者眼前之际,如同让人们看到一颗切割精美的钻石,会生出一种端详它、观赏它、研究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

②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在读者的目光接触‘自的一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且能够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独特。

(2)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

记者即使是对同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的全貌及本质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变动进行说明与解释,其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3)不同角度可以向受众展示客观环境变化的真实面貌。

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成,多种矛盾的集合,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新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描述。

9. 风貌通讯在写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写作风貌通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观察,突出见闻

风貌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察。记者写作风貌通讯,必须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必须有作者的实地观察、真见真闻; 二是必须有作者的直接感受、现场印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现实材料要多,且实而新; 背景材料要少,且精而明。小要把真实、具体的事物、面貌作抽象化、概念化的交代和空洞的叙述,不要忽视一掠而过的见闻。

②通常采用移步换形的描写方法,像带领读者去参观一般,娓娓动听地给人们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要在作品中交代“行”的路线。“行”,就是现场,就是动感,就是吸引力; “行”有起始和终结,以“行”为线索就能使文章顺而有序。

(2)抓住特征,着力写“变”

风貌通讯既然是写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面貌,就要善于写出动中之变,以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娓娓动听地给人们作介绍。客观事物的状貌和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点滴不漏地介绍给别人。这就要在现状和变化之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其特征的东西来写。作者要善于抓住那些有个性、有时代气息的具体事实,生动地写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让人们去获知和品味。

风貌通讯,一定要透过自然风物、社会民清、历史地理的描写,反映出时代前进的步伐,使之洋溢着时代气息、时代精神。要反映时代气息,就有一个新旧材料的对比问题。没有对比,就说明不了变化。

要注意运用背景材料一,作对比的描写、对比的叙述。包括:

①纵的比较,即过去和现在比较。这种比较,是把过去旧面貌作为衬托,来突出现在的新面貌,从而体现出事物的变化。

②横的比较,即面上的比较。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国内外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可以使新面貌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比较写变化,可以写场面状貌的对比,写具体数字的对比,人们心理状态的对比,人物群众语言的对比。

(3)缘物寄情,感同身受

风貌通讯以叙事为主,但可以较多地发表议论和抒情,使通讯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深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