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全体一致规则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是指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一票否决; ②“帕累托最优”,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③决策成本过高; ④鼓励“策略行为”,如:讨价还价、弃权。

2.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3. 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4. 思想库

【答案】思想库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其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综合性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帮助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决策,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思想库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政策研究中起着巨大作用,没有思想库卓有成效的研究,政府就会在公共政策上束手无策。

5.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或社会性,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6.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7.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8. 强制性工具

【答案】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是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使用该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具体的形式有: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二、简答题

9. 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

公共服务民营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撤资。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 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请民间提供办理。

b. 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如水电、瓦斯及交通运输业者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付费。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

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 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 抵用券。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 强制。是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为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替代是指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由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包括:

a. 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公司替代。

b. 退离之替代。由于私人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的逐渐扩张,公共部门缩减规模及资源的投入,以利私人企业的发展。

c. 放松管制之替代。即经由法令的修订,允许私人企业,对原本由公有独占的市场环境进行竞争和挑战。

10.简述公共政策的特质。

【答案】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公共政策的特质为:

(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公共权威当局(public authorities)是指对公民个人的行动或私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具有治制权和合法权的机构。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系由政府机关制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其他组织对政策制定不发生影响作用。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一般而言,一项公共政策有一个或一组特定的目标; 有一个基本的方针; 有一条选定的行动路线或方案。公共政策的选择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或目标导向的。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任何问题,公共政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公共政策所处理的公共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亦可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的网络。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公共政策既包括政府机关“积极”采取行动纲领,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也包括政府的不行动或不作为。其实小作为也是政府的政策,也会对社会活动起到干预的作用。

11.简述公共部门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区别。

【答案】战略规划指组织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础卜,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战略规划的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并指导组织对此最初反应,以获取更长期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指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一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日标的、跨越功能决策的艺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