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我国教育部也已经全面启动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基础教育改革项目。此次基础教育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作为根本目的。但是目下可以说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学生学业不良的情况。“学业不良”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学业不良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业不良学生的大量存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悖。
要解决学业不良问题,我们先从学科学业不良问题入手,通过学科学业不良问题的矫正,从而解决全面的学业不良问题。本研究以宁强县第一中学化学学业不良和优良的学生为对照,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文献检索等科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剖析了影响高中生化学不良学生转化的因素,进而探讨增强化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实效性的对策。
本研究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文献方面介绍学业不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学业不良的界定。本世纪50年代末,美国研究者Thelander等人在“与轻微脑损伤有关的学习不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学习不良”这个概念,后经Kirk等人的有效解释、修正和宣传,才普遍为人们所了解。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本研究中对学业不良定义为“身体健康、智力水平正常而学业成绩不良、远未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第二部探析造成高中生化学学业不良的原因。主在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智力因素分析了记忆力、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其中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指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了造成高中生化学学业不良的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的调查是从智力的五个方面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来进行的。对照化学学业不良学生和化学学业优良学生的访谈结果,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第四部分是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笔者所做的工作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编写,发放、回收以及统计分析调查问卷。调查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自我评价、人格特征。最后一部分从各个方面较详细的阐述了解决化学学业不良的应对策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