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大学教育管理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2.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3. 知识经济
【答案】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 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简答题
4.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是什么?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1)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
教育计划按照规模可以分为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近年来,在国际上使用的教育计划,主要是指与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密切相连的较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简称教育规划。在教育行政上所讲的教育计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是相对于短期的实施计划而言的。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异同
①不同点。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这种设想的最大特点是粗略规定各有关发展指标,不具体确定有关的工作步骤和实施措施及具体上作时间表。因此也可以说规划不是严格完整意义上的计划。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②相同点。规划与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因此人们并不把它们做严格的区分。我国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发展规划等,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计划或规划,而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5.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案】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其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1)主要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又不能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④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而增加了个人与管理者的隔阂。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对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启发
①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在新经济时代,管理者应认识到人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收益。
②要尊重员工的利益,变“控制”为“尊重”、“关心”,要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工作水平。
③应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在发挥正式组织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注意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以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对照检查自己,以便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质量。但也应注意防止非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尽量克服或避免由于工作人员间的拉帮结派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
④加强沟通,实施情感管理。通过对员工情感进行有效管理,可以缩短与员工的心理距离,了解员工对工作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员工在生活与个人发展上的需要。要发扬民卞,让员工参与到
管理中来,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给员工提供管理的机会与条件,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给员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开诚布公、相互尊重、关心、协作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6. 什么是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1)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土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2)教育政策过程的环节
①教育问题的感知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而教育却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 第二,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以至于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就会被社会公众所感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要求。
②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
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但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这时,政党和政府才会动用行政资源、学术研究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研究政策问题的成因、范围和可能的影响,开始寻找解决教育政策问题的途径。
③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
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一般教育政策研究者也会对解决教育政策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到底选择哪种方案在当前的情境下才是最优的,需要对各种备选的教育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现实,也要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教育政策方案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④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
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选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通常,被选择的政策方案就将进入到立法机构、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审议后,形成政策草案,并公之于众,征求各种教育政策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方案。一个相对完善的政策方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得到执行的有权威性的政策,还必须经过政策方案的合法化环节。这一环节包括教育政策议案的审查、通过与批准、签署和颁布等多个阶段。教育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合法化过程体现了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也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现。
⑤教育政策实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