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1314简明生物化学(同等学力加试)之生物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丝氨酸蛋白酶。

【答案】丝氨酸蛋白酶是指活性部位含有在催化期间起着亲核体作用的丝氨酸残基的蛋白酶。

2. 联合脱氨基作用(transcleamination )。

【答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和L-

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反应。氨基酸与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or 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脱去氨基的过程。

3. 多聚核糖体(polysome )。

【答案】多聚核糖体是指合成蛋白质时,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 分子上,形成的似念珠状结构。在一个mRNA 分子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的结构,形成多聚核糖体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4. transaminase 。

【答案】transaminase (转氨酶)是指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转氨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

5. 糖原贮积症(glycogenosis or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答案】糖原贮积症是一类以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为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病。引起糖原堆积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

6. 转座子(transposon )。

【答案】转座子是指可以在同一 DNA 分子的不同位置或者不同DNA 分子之间发生转移的DNA 序列。

7.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答案】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氨基酸、磷酸戊糖等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8. 茚三酮(ninhvdrin )反应。

【答案】茚三酮反应是指. 氨基酸与茚三酮中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氨、脱羧作用,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蓝紫色物质(最大吸收峰在570nm )的应。

两个亚氨基酸,即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并不释放u 而直接生成亮黄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440nm )。利用茚三酮显色可以定性鉴定并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各种氨基酸。

二、问答题

9. 试比较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的异同。

【答案】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和II 共同点是:都是催化游离氨

不同点在于:氨甲酰磷酸合与TCA

循环产生的存反应生成氨甲酰磷酸;都要消耗2分子A TP ; N-乙酰Glu

激活氨甲酰磷酸合存在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氨甲酰磷酸合

在于胞质中,参与尿嘧啶的合成。

10.列举多肽激素以非活性前体的形式被合成的好处。

【答案】多肽激素以前体的形式被合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储存;(2)激素活性的调节;(3)多肽链正确的折叠;(4)信号肽序列帮助多肽或蛋白质的正确定向和分检。

11.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核酸的核苷酸排列顺序,生物功能有怎样的关系?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它们的立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总体而言是由基因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所决定的。然而,在有相当数量的基因在转录成mRNA 后,以及在翻译为肽链后,在这两个不同水平上还存在着后加工,包括转录后加工和翻译后加工,因此成熟蛋白质中的氛基酸顺序和基因中的核昔酸顺序不一定是对应的。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氨基酸序列所决定,但是也不能忽略环境因素对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影响,如疯牛病发生时,相同氨基酸顺序的肽链却产生了不同的立体结构。

蛋白质的生物功能与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密切相关,在通常的生理条件下,可以认为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12.乳酸和乙醇发酵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试分析其最终的电子供体和受体。

【答案】乳酸和乙醇发酵反应的电子供体都是甘油醛-3-磷酸,但前者的电子受体是丙酮酸,后者则是丙酮酸脱羧后生成的乙醛。

13.蛋白质合成的自体调控是某一种蛋白质与自身的mRNA 结合而阻止自身的翻译。这实际上是一种翻译水 平上的反馈。试提出其他形式的反馈,同样也能导致某一种蛋白质量的降低。

【答案】蛋白质作为自身基因的阻遏蛋白,与自己的启动子结合,从而阻止自身的转录;蛋白质与自己的mRNA 结合,从而促进自身mRNA 的水解。

14.寄生在豆科植物根瘤中的细菌约消耗20%以上豆科植物所产生的ATP , 为什么这些细菌要消耗这么大量的 ATP?

【答案】根瘤菌与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通过使大气中氮还原来提供氨离子,但在这一固

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 A TP ,这些A TP 都是由植物供给的。

三、论述题

15.写出20种氨基酸的3字母和1字母的缩写,根据R 基团的极性、电荷及苯环氨基酸可以分成哪五大类? 哪些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1)丝氨酸SerS , 苏氨酸ThrT ,天冬酰胺AsnN ,谷氨酰胺GlnQ , 酿氨酸TyrY , 半胱氨酸CysC , 天冬氨酸Asp D,谷氨酸Glu E,组氨酸His H,赖氨酸Lys K, 精氨酸Arg R, 甘氨

,,,,,酸Gly G丙氨酸Ala A, 缬 氨酸V al V 亮氨酸Leu L异亮氨酸lie I脯氨酸Pro P, 色氨酸TrpW 苯丙氨酸Phe F, 甲硫氨酸Met M。

(2)极性不带电荷: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半胱氨酸。

极性带负电荷:天冬氨酸、谷氨酸。

极性带正电荷: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

非极性带苯环:苯丙氨酸、酪氨酸。

非极性不带苯环: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脯氨酸。

(3)人体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人体非必需氨基酸:丝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酪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

16.试说明在能量代谢中的中心作用。 【答案】是生物界普遍的供能物质,机体能量的生成、转移、利用和贮存都以

为主。 为中心,有“通用的能量货币’’之称。 (1)生成:糖、脂、蛋白质的氧化分解,都以生成高能物质

(2)转移:

功能。一些生 理活动都需要

(4)贮存:参与,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物质吸收、神经传导和维持体温等。 在细胞内是反应间的能量偶联剂,是能量传递的中间载体,不是能量的储存将高能键转移给其他高能化合物。 直接提供,少数情况下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3)利用:绝大多数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由物质。脊椎动物和神经组织的磷酸肌醇和无脊椎动物的磷酸精氨酸才是真正的能量储存物质

17.解释生物膜分子结构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哪些?

【答案】(1)脂双层模型:1925年荷兰的Gorter 和Grendel 提出膜中脂质分子以双层形式排列,构成生物膜主体。

(2)Danielli 与Davson 三夹板模型:1935年Danielli 与Davson 提出,脂双层位于中心,蛋白质分子以单层覆盖两侧,形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结构。

(3)Robertson 单位膜模型:1964年由Robertson 提出,主要强调在脂双层两侧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