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和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2004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
加强公共财政下政府非税收人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尚处于体制转型时期,体制在变、政府职能在变,这使得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方面争议颇多。一方面,作为现代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非税收入及其使用既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单位职责权限划分,又与政府履行其职能过程和方式选择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十分复杂;另一方面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合理利用不同收入渠道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实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基础。因此,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构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第一,有助于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它的正常运转是实现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制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途径,完善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对于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有助于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的收支管理。这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使政府收支公开化、透明化大有裨益;第三,有助于将非税收入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对于理顺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存在着规模庞大、征管主体分散、纳入财政预算的范围过窄等突出问题。为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本文紧密结合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实际,首先从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出发,全面分析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对我国非税收入管理问题进行成因透视,指出公共财政体制下加强和规范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制约因素;其次,应用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了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存在的原因,并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探寻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一般规律,借鉴和吸收国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积极成果,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设计方案及其规范和加强我国公共财政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最终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项职能的基本要求,以公共财政为背景,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增加财政收入,提高非税收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