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847金融学概论之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础货币
【答案】亦称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的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也称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第一,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第二,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第三,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第四,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5. 部分准备制答:指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不保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各,而只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客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部分准备制度是相对于十足准备制而言的,在十足准备制度下,银行必须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这就排斥了商业银行利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存款的可能性。只有在部分准备制度下,商业银行才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因此,部分准备制是商业银行创造或削弱存款货币的首要条件。
2. 金融监管体制
【答案】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法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颇不相同。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3. 金融
【答案】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
这是两个范畴; 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就是“金融”。
金融或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二、计算题
4. 某空军作战任务为炸毁敌方一座大桥,有如下两种作战方案:
(1)动用传统的强击机编队,用常规炸弹进行密集轰炸。需出动100架次飞机,投掷400枚炸弹,我方飞机的成本为1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5%,飞行员的训练费用为1000000元/人,每架飞机需飞行员1人,炸弹为10000元/枚。
(2)使用高科技隐形歼击机并配备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攻击。需使用隐形攻击机2架,投掷精确制导炸弹2枚,飞机成本为200000000元/架,损毁率为0.O1%,炸弹成本为100000元/枚,飞行员训练费用为1500000元/人,每架飞机载飞行员1人。
比较哪个方案更有效率。
【答案】方案一:炸毁大桥的成本为:
10000000×(100×5%)+1000000×(100X5%)+10000×400=59000000(元)
方案二:炸毁大桥的成本
为:200000000×(2×0.O1%)+1500000×(2X0.01%)+100000×2=240300(元)
因为240300远小于59000000,所以应采用方案二。
三、简答题
5. 与分业经营相比,混业经营有什么优势?
【答案】(1)按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畴,金融业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在分业经营模式下,银行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不能进行证券承销、自营、保险和信托业务,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也都只能限于自身传统业务,不得交叉渗透; 监管部门一般分别设立,对不同金融机构进行分业管理。而混业经营模式下,不同的金融企业业务可以交叉渗透,混业管理。
(2)近十多年来,伴随迅速发展着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一些长期实行分离型银行体制的国家开始逐步放松其对本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出现了向综合性商业
,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发展的趋势。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
相互涉足对方的领域,从而彻底结束了分业经营,使混业经营成为整个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与分业经营相比,它的主要优势在于:①分业经营时,各金融机构限于自身传统业务,混业经营时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包括存款、贷款、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一切金融业务,范围要广泛得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强银行竞争地位; ②开展全面、多样化业务时,可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降低信息获得的成本,并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传统业务的
开展; ③分业经营时,业务比较集中,造成风险难以分散和对冲,混业经营可以调齐」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兔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
(3)在中国现阶段的实践中,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的发展有如下好处:
①有助于降低我国金融业经营风险。通过多渠道资产组合有效分散了金融企业经营性风险,进而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②混业经营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和促进私人消费投资。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可以满足国有企业重组的需求,同时促进了储蓄的发展,并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的投资选择面,有力地启动私人投资。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抑制了市场资金供给来源,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持续发展。当前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交流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混业经营、混业管理是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大潮流。世界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日新月异,筹资渠道多样化及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直接筹资。中国己经加入WTO , 西方国家金融混业制度必将对中国现行分业经营制度带来强烈的冲击。
⑤全能银行有利于我国金融业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竞争力。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创新。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业的规模集中、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及传统金融企业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
6. 商业银行何以具有信用创造能力?
【答案】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部分存入银行续存的钱不必再取出,这样实际所需的现金只是货币总量的一部分。②部分准备金制。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
(2)信用创造的过程。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只考虑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
假如,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准备金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当甲银行贷出8000元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也必将根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