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57行政学原理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子政务

【答案】电子政务是指政府综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各种行政技术的总称。电子政务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电子政务对现代政府的行政技术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电子政务极大地改善了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

②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2. 购买性支出

【答案】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财政支出,如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以及购买用于举办公共投资事业所需的商品与劳务。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分配活动,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通过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间接影响收入分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胜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

3. 组织间模型

【答案】组织间模型是指采用组织理论的分析工具,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这一模型由美国学者唐纳德·门泽尔在1987年提出。政策执行的组织间模型认为:执行的成功不但依赖于组织自身的选择,还依赖于其他组织的选择。该模型将焦点集中在互动网络中组织的相对属性上,认为组织间的依赖包括资源依赖和结构依赖两个重要的方面。

4. 知行合一

【答案】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其主要内容是: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这是指意识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必须有意识的指导,实践才能顺利的展开和完成。

对于领导者提升领导力而言,无知的行是盲动,无行的知则非真知。所以,唯有知行合一,

才是不断提升领导力的正途。

5. 行政作风

【答案】行政作风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长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行政作风是行政主体的道德风尚,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等方面的综合性、长期性习惯表现。良好的行政作风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

6. 公共危机管理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系统安排。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本质是借助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反应者做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在一个分散无机、嘈杂混乱的环境中作出及时适宜的决策”。对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结构或要素可以从以下角度观察和理解:时间周期和序列; 法律规范; 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 危机管理; 整合应对资源; 公民危机教育。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现代国家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之一。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能够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中,保证政府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7. 软政权

【答案】软政权,又称为“规范疲软症”,是指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命令贯彻能力的退化、行政实施效率的低下和法律规则被任意破坏而引起的综合现象。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最早提出软政权的概念。他把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中心的权力运作能力分为“硬政权”与“软政权”两种类型; 前者在政治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整合效能、稳定性与发展战略的宏观导向性,后者则相反。缪达尔认为,软政权不是政权缺乏强制力,或缺乏对社会的控制力量,而是行政无能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各级公务人员不遵从规章制度和指令,并常常和那些本应该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串通一气。

8. 圣地亚哥共识

【答案】圣地亚哥共识是指美洲国家首脑为解决“拉美化”的严重后果,于1998年4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会议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拉美化”指拉美地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经济危机、政权更迭和社会失范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针对这些问题,圣地亚哥共识提出的主张包括六个要点:

①必须减少经济改革的“社会成本”,使每一个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

②人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

③不应该降低国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④健全法制,实现社会稳定;

⑤提高妇女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⑥完善和巩固民主制度。

9. 非强制收入

【答案】非强制收入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获取的收入,如公有财产和公有企业收入等。

10.效率示标

【答案】效率示标是指生产、管理活动中效率水平的规范化显示,是效率测定的基本元素。效率示标是效率信息收集的基本依据,一般的效率示标包括单位成本、平均个案处理时间、反应速度等。由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存在着多样性,效率示标还要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设计。

二、简述题

11.简述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

【答案】行政方法作为沟通行政理念、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目标、行政政策措施的通道和桥梁,在行政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用。

(1)行政方法是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取得行政绩效所必经的桥梁和途径。

(2)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国家法权主体确定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3)行政方法是行政组织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4)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卞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

(5)行政方法是各行政单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微观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6)行政方法是我国当前克服行政管理中现存各种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弊端,实施全面改革的迫切需要。

12.简述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

【答案】行政权力自动运行除了构成行政权力的基础外,需要构成行政权力资源的要素采取一定的组合方式,在行政主体意志的推动下,行政权力手段才能活动起来。这些组合方式就是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

(1)权力压力。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不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一般情况下,将施加压力的方式用于阻止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用来迫使人们按照给定方式行动更为有效。

(2)权力控制。权力控制是行政主体通过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要求权力客体依主体的愿望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