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文学与法政学院852经济法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审计机关的设立和领导体制。

【答案】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省、市、县三级的审计机关,分别在三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因而国家实行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制度。

2. 什么是建筑物节能管理制度?

【答案】建筑物节能管理制度,是指规定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的制度。

建筑物节能管理制度在我国由《节约能源法》第35条规定,其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地球温室效应。

3. 我国对货物与技术进出口有哪些限制和禁止性规定?

【答案】依据《对外贸易法》之规定,国家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日或者出日,我国对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限制和禁止性规定有:

(1)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2)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3)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4)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5)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6)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需要限制出口的;

(7)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 对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

(8)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

(9)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10)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11)在战时或者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家在货物、技术进出口方面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12)国家对与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以维护国家安全。

4. 增值税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1)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指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法定增值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出的增值额。

(2)增值税的内容

《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我国增值税法的主要内容。 ①纳税主体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②征税客体和征税范围

增值税的征税客体是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其中,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 劳务则限定为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其他劳务。

③税率

增值税法规定了17%.13%和零税率三档税率。其中,17%为基本税率,13%为低税率,对出口货物一般实行零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为3%

④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一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一销售额X 征收率3%

⑤纳税期限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 不能按照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⑥纳税地点

a. 固定业户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 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 未持有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 非固定业户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5. 证券业协会及其职责是什么?

【答案】(1)证券业协会的概念证券业协会,是指全国证券业行业自律性管理的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

(2)证券业协会的职责证券业协会履行下列职责:①协助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教育和组织会员执行证券法律、行政法规; ②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 ③收集、整理证券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④制定会员应遵守的规则,组织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会员间的业务交流; ⑤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 ③组织会员就证券业的发展、运作及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⑦监督、检查会员的行为,对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⑧中国证监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6. 简述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区别。

【答案】(1)三个措施的概念界定

①倾销与反倾销。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内,如因此对该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的威胁,或者对其国内工业的建立造成实质性的阻碍,则构成倾销。发生倾销事件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反倾销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阻碍。反倾销措施主要为征收反倾销税。

②补贴与反补贴。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对其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者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国家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措施。如果补贴导致受补贴产品出口激增,使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遭受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了某一工业的建立,则进口国可对补贴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③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特指对被裁定违反保障条款的进口产品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禁止进口或特别许可进口等各项措施。

(2)三个措施的相同点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进口国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产品而设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即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随着各缔约国一般工业品关税水平大幅度消减,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减弱,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其较强的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良好的贸易保护效果而备受各国青睐,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又有所抬头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它们更有可能被各国频频使用而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一剂良药。

(3)三个措施的差异点

①措施所针对的行为主体不同。倾销行为和保障措施的主体是出口国的企业; 补贴行为的主体是出口国的政府或其他机关。

②三个措施的行为性质不同。倾销和补贴这两种行为都属于不公平竞争行为; 保障措施所针对的行为是一种在公平竞争条件下的行为,保障措施只是在对国内工业产生严重损害或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带来严重影响等紧急情况下才被采用。因此,反补贴、反倾销对进口国产业所受损害程度的要求是“重大损害”,而保障措施要求的是“严重损害”,后者的执行条件和程序严于前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