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核磁矩是原子核最重要的观测量之一,反映了丰富的核结构信息。极端单粒子壳模型中,奇 A 原子核的磁矩仅由最后一个未配对的价核子决定,由此可以得到Schmidt 值。在非相对论框架下研究表明,Schmidt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较大偏差可通过介子交换流和组态混合效应解释。 相对论框架下,直接应用相对论单粒子模型不能得到和Schmidt 磁矩值一致的结果。最近,在包含奇时间场,介子交换流和组态混合效应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CDFT)可以再现传统双闭壳核16O,40Ca,208Pb相邻原子核的磁矩,以及相应同位旋标量和同位旋矢量磁矩。由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不仅适用于描述β稳定线附近的原子核,在描述远离β稳定线的奇特核的结合能、半径等基态性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有必要利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奇特原子核的磁矩。132Sn是目前唯一经实验证实的丰中子放射性双幻核,所以利用近期发展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去描述 132Sn 相邻原子核的磁矩是很有意义的。 本论文主要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包含奇时间场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单π介子交换流与一阶、二阶组态混合效应,研究丰中子放射性双幻核132Sn相邻原子核的磁矩;二是系统研究二阶组态混合效应对磁矩修正的敛散性问题。研究表明,奇时间场对磁矩有不可忽略的贡献,π介子对磁矩的相对论描述至关重要。零程点耦合相互作用会导致二阶组态混合效应对磁矩的修正值发散,该问题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组态能量截断处理,从而更好地描述实验结果。因此同时考虑奇时间场,单π介子交换流与一阶、二阶组态混合效应,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可以较好地再现远离β稳定线的丰中子放射性核的磁矩实验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