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之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举出国民经济某部门中某种产品,说明它对另一种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情况及关系。

【答案】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有直接的生产联系外,还有间接联系,这使得各种产品间的相互消耗除了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汽车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电力,这就是生产汽车对于电力的直接消耗。同时汽车生产还要消耗钢材、轮胎及设备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也要消耗电力,这样汽车生产通过钢材、轮胎、设备等环节间接消耗了电力,就形成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一次间接消耗。进一步看,钢材生产还要消耗钢等,轮胎生产还要消耗橡胶等,设备生产还要消耗钢材等,而钢、橡胶、钢材等的生产也要耗电,这就形成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二次间接消耗。如此继续下去,就得到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无数次的间接消耗。直接消耗与所有的间接消耗之和构成一种产品的生产对于另一种产品的完全消耗。在这里,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加上对电力的无数次间接消耗,就是汽车生产对电力的完全消耗。

2. 政府再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政府再造是指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政府再造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背景,从某种角度来讲,政府再造是政府因应外在环境变迁而求适应的一个过程。具体分析,当代政府再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角色膨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十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理很多事情,但是问题层出不穷,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2)财政状况恶化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导致政府支出不断膨胀,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能力的支持,但是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影响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纳税负担严重,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赤字,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小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不断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

(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加剧

20世纪的国际经济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迫使一个国家不仅必须和他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政府还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以更强的能力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儿乎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官僚病症,墨守成规、不负责任、衙门作风、繁文褥节、官样文章、形式主义、滥用权力、腐败,这些问题极大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财政赤字,甚至于合法性危机,为重振政府的威信,就要进行去官僚化的改革。

3. 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2)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萨拉门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归结为六个特点:

①正式的组织

它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具备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则物。

②民间的组织

它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山政府官员充任基金会所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在于‘自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③非利益的分配

它不是专为组织本身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上,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④自己治理

非营利组织能监控它们自己的活动,它们有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⑤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⑥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日的服务,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性质组织的主要特点。

4. 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案】公共政策是政党或国家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行为做出的规定,它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因此,一般意义上,公共政策可以被理解为政府和政党为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其主体是政府机关及政府官员,执政党也经常被看作公共政策的重要主体。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

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具体来讲,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日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从作用结果上看,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正导向,是政策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负导向,那些不正确的政策以及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都具有负导向性。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体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中,调节作用和控制作用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调节。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追求各种不同利益的群体,利益的差别、摩擦以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作为一项政治措施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调控作用也被称为负调控功能。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利益分配的功能。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思想观念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别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然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与个体都希望在有限的资源中多获得一些利益,这必然会在分配各种具体利益时造成冲突。如果这些冲突激化,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

5. 为实现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应该如何构建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公共决策体制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为实现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构建公共决策体制,其具体要求有:

(1)决断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又称中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由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政府首脑机关及其领导者构成; 处于最高领导者和指挥者的地位,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决策中枢系统的完善主要应着力于两个方面: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正确认识和决策者素质的提高。

(2)咨询子系统

公共决策的咨询子系统又称“思想库”、“智囊团”,是指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从事广泛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进行科学决策的辅助性机构。现代公共决策体制必须妥善处理好“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