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英语被动结构的认知语法研究

关键词:认知语法;英语被动结构;典型事件模型;主观性;视角

  摘要

英语被动结构(English passive constructions)历来都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相关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四种:传统语法角度、转换生成角度、结构主义角度和认知角度。前三种研究方法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考察,主要是集中在对句式表层的研究;从认知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义学中意象图式、图形/背景理论、理想认知模型等理论的运用。本文试图从认知语法(Langacker,1985,1987,1990,1991,1999,2000)的角度,运用认知语法理论框架中典型事件模型理论和主观性理论对英语被动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目的是:1)揭示英语被动结构产生背后所隐藏的深层认知机制,2)探讨主观性在不同的被动结构形式中的体现方式和强弱程度。通过研究本文有以下发现:1)典型事件模型作为一种认知模式,代表了人们对典型行为的观察,说话人在运用被动结构时,可以从受事的角度描写某个单一或整个过程。因此,典型事件模型能够作为英语被动结构生成的认知模式来解释其生成机制。2)说话人的主观性决定了其对句式的选择,英语被动结构体现了说话人认知事物活动中视角的变化。不同的英语被动结构形式对主观性的体现方式不同,其体现的主观性强弱程度也不同:典型被动结构中,无施事者出现的被动结构比有施事者出现的被动结构所体现的主观性强;非典型被动结构中,表状态过程性的被动结构和表起始状态的被动结构的主观性比表受事特征的被动结构的主观性强。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理论上讲,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英语被动结构产生的本质,从而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另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视角,丰富认知方面的理论框架;从应用上讲,能够帮助听者或者读者等,在面对看似客观的语言表达形式时,能够分析出说话人的主观性,抓住其情感倾向,从而正确理解语言的涵义。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教学、语篇分析和翻译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