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9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4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1
2017年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27
一、简答题
1. 简述小组类型。
【答案】小组类型主要包括:
(1)小组的特性
①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
②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③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
④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⑤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
⑥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2)小组的类型
①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a. 初级小组很小,成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交流,成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可以相互表示积极的或消极的感情。
b. 次级小组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兴趣,但相互问的影响较小而且关系不很亲密。
②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可以分为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a. 组成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或干预聚合起来的小组,通常有机构发起或主办人发起两种方式。
b. 自然小组是以自然的方式而小是外部的推动力构成,往往是基于一些自然发生的事件、成员间的自然吸引等,通常没有组成的发起人。
③以小组工作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a. 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目标和态度。通常,正式小组在指导小组成员行为时有特定的目标。
b. 非正式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通常,它对小组成员的行为指导没有明确规定的目标。 ④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a. 志愿小组是因成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志愿小组包括所有的由成员自愿加入的小组。
b. 强制小组不是因成员自身的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
⑤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a. 封闭小组从小组聚合的开始到结束,成员自由进出的程度较低,小组较少变动,增加新成员时也往往要经过现有成员的评审。
b. 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成员都可以自由出入,小组可经常有变动。
⑥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可以分为:
a. 朋辈小组,其目标是促进成员中的朋友关系或社会互动。小组的活动是社会取向的。这样的小组在学校、儿童中心及青年中心等地方最容易找到。
b. 教育小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进行有关他们自己和有关社会知识的学习。所有这类小组的目的都是在于增进小组成员的知识与技巧。
c.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小组过程发展成员的潜能和公共责任意识。
d. 兴趣小组,通过组织表演、唱歌和音乐演奏等活动,发展和培养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别兴趣。
f. 成长小组,致力于为成员提供一定的机会使他们的意识得以觉醒,最终目的是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促进增长健康的社会情绪。
g. 治疗小组,旨在帮助小组成员改变任何反社会的行为,克服个人问题,治愈他们遭遇的创伤。
h. 社会化小组,主要是帮助成员学习社会技巧和能为社会接受的行为模式,以使他们具有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i. 自助小组或互助小组,是利用小组成员自己的资源作为支持,在沟通与互动中相互影响,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解决环境问题。
2. 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答案】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模式变项”理论反映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相互对立的结构特性,成为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极对立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式变项共有五对: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依据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待人处事,特殊性则对不同的人和事运用不同的标准。
②专一性与广泛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相反,如果双方全部人格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朋友关系和雇佣关系可以作为扩散性与专一性的例子。
③自致性与先赋性。前者是以角色执行者的实际表现成就来评价,后者是根据角色执行者的先赋条件如家庭背景、关系来评价。
④情感中立性与情感性。前者指角色行为不受情感影响,后者指角色行为常受情感影响。 ⑤私利性与公益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例如,商业关系主要受私利性支配,而公众福利事业则要优先考虑他人或集体利益。
(2)在帕森斯看来,普遍性、专一性、自致性、情感中立性、个人倾向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殊性、广泛性、先赋性、情感性、集体倾向是传统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所向。帕森斯建立的理想模式分析把现代化的过程过分简化,尤其将现代化进程截然划分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但他建立的理想模式变项却可以给人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参考框架,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便利。
3. 项目评估的三种类型。
【答案】项目评估包括服务前评估、服务中评估和服务后评估一大类。
(1)服务前评估服务前评估有需求预估和方案开发两种。
①需求预估指社会工作者诊断所需舒缓议题的范围和领域、目标人口的特征、问题、表达性需要和欲望,从而指导项目的计划和开发。
②方案开发就是在若干候选计划中选取合适方案。
(2)服务中评估服务中评估就是评价实务过程相关活动的状况,是一种动态评估。由评估者自己直接观察,总是比较容易了解每个过程进展的结果。评估者也应该在评估进行期问,随时检查各种各样的报告,以便能了解方案施行所产生的变化。
(3)服务后评估服务后评估是对服务效果进行评判,有结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两种。
①结果评估就是比较服务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判断项目是否有效实现计划目标。
②效率分析就是将干预结果与服务投入进行比较
4. 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答案】影响社会行政体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
(1)国家政治制度;
最早提出“福利体制”概念的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一安德森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级动员的性质(尤其是工人阶级),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福利国家体制制度化的历史传承。这三个因素的核心就是阶级结构,正是阶级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福利体制类型。
(2)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当前各国政府为谋求有效推动社会行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目标,对于筹集经费无不全力以赴。其来源有四不中: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
②政府为举办某种社会福利事业而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
③政府拨付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用;
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国内民间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捐赠,并建立志愿服务完整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