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保险学、保险硕士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交易

【答案】信用交易是证券流通市场的一种交易方式。购买证券者先付证券价款一部分,或称保证金,其余部分由经纪人垫付。由于这种交易是取得了经纪人信用购买的,所以称为信用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在美国被称作“垫头”交易。当购买证券者想购买一定数额的某种股票而无足够的货币资本时就往往采用这种办法。由于信用交易下证券购买者仅支付部分证券价款,大部分价款是由经纪人垫款购买的,因此购买证券者在归还垫款之前,这种交易的证券抵押权归经纪人。经纪人可以用这些有价证券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作为苏垫款的资金来源。证券购买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支付给经纪人代买证券的佣金,而且要支付经纪人垫款的利息,垫款利息高于经纪人向银行贷款利息的差额为经纪人的收益。当购买者不能偿还贷款时,经纪人有权出卖这些证券。

2. 金融中介创新理论

【答案】金融中介创新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探讨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之一,格利(J.Gurley )和肖(E.Shaw )认为,金融中介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金融创新是企业需求与金融部门提供服务相匹配的结果。肖还认为,当旧的融资技术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时,表现为短期金融资产的实际需求静止不变,因此必须在相对自由的经济环境中,用新的融资技术对长期融资进行革新。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本身为长期融资创造了市场机会,金融创新就是对这种机会做出的反应。实际上,金融创新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交替影响的结果,这一理论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解释金融创新的原因。

二、简答题

3. 商业银行资金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资金缺口管理指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变化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有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资金缺口管理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应用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它分两种:①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

②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2)资金缺口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

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资金缺口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资金缺口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

(3)它的难点和缺陷在于:①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偾的时间标准问题时,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银行实际业务经营中十分重要,但也很难确定。②银行能否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大小及时间,值得怀疑。③银行能否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受许多因素(如市场、制度因素等)的限制。如资源的限制,小的区域性银行,其资金来源有限,因而+具备灵活调节的条件。再如差额管理与顾客心理的矛盾。因为银行和顾客对利率预期的心理是完全相反的。另外受到调节差额的时间限制,如果利率周期短,那么银行就无法改变差额。④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可能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⑤资金缺口管理忽略了利率变化对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一般认为,利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改变再投资利率,二是改变现有资产负债的价值(价格)。

资金缺口管理只集中分析资金流量的变化,强调了再投资风险,而未注意到利率变化对银行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忽略了利率变化对银行净值(股东产权)的影响,因而具有极大的片面性。⑥资金缺口管理使得银行成本提高。

综上所述,资金缺口管理虽非十全十美,但却更接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际,它能够抓住沟通资产与负债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利率,以部分带动全体,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措施,使资金缺口管理更富有灵活性、准备性和严密性。

4. 简述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金融抑制”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当局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使两者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过分干预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关系;即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

(2)“金融抑制”论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 )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

麦金农的主要观点是货币与实物资本之间在发展中国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只有一种“瓦补”关系,并且金融抑制会阻碍总产出量的增长。

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E.S •肖对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论作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肖也否定了货币与实物资本的替代关系而承认其互补性。肖认为,发展中国家造成金融抑制的手段是对名义利率规定最高上限,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实际利率往往是负数,金融资产持有者得到的不是报酬,而是惩罚。这样,很低的、负的及不确定的实际存款利率和总需求量,降低了这种金融过程提供储蓄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实际贷款利率很低甚至是负数,对金融机构的过多贷款需求只能靠配给办法来解决,因此贷款利率未能发挥判别投资的作用。这种贷款配给制度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腐败现象、资金配给不合理、社会成本增大、投资一产出比率很高。此外,贷款利率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场外直接金融交易的猖獗和高利贷的产生。除利率压制手段以外,肖

还认为有其他的压制手段,如本币币值高估,外汇强行配给,财政税收政策对金融资产的压制等。

但是他不同意麦金农的关于实际现金余额增减会导致总产出増减的“互补效应”,而是提出了“债务中介论”。实际货币不是财富货币,也不是生产要素,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减不会影响社会收入变化,货币只是金融体系的债务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货币这个债务中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重大作用。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更多的金融资产,政府当局通过提高实际利率等手段可以使金融市场的资产收益率水平和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导致储蓄、投资、就业和收入增加四大效应。

肖认为,发展中国家产生的这些金融压制的根源较为复杂。有些国家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无意识地卷进;有些国家则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一发展政策;有些国家是患了殖民地时代经济的后遗症;有些国家则是受到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牵扯;也许还有些国家之所以选择金融压抑策略,是由于反高利贷,货币当局无法控制名义货币量,或者以错误的理论对货币政策进行指导。在肖看来,不管是何种原因或理由造成的金融压制,都是一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选择。要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持久而稳定的发展,必须抛弃金融抑制手段或政策,进行金融改革和深化。

5. 信用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职能?

【答案】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借贷行为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过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一定利息作为补偿。所以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信用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1)调节职能。从客观的角度看,信用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职能。信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自觉的。信用的自发调节功能表现在:经济繁荣时,资金需求上升,使市场利率上扬,从而自动抑制信用规模,抑制过热的投资和需求;经济萧条时,资金需求减少,使市场利率下降,从而扩张信用规模,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信用,自觉地调节国民经济,这种调节既表现在总量上,又表现在结构上。通过信贷规模的变动,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使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一致,保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通过利率变动和信贷投向的调整,可以调节需求结构,以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流通职能。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提供和创造流通工具的职能。一方面,通过创造信用流通工具,节约了现金的流通,促进了货币形式的发展,并方便了商品流通;另一方面,通过转账结算,节省了大量流通费用。现代的信用流通工具包括商业期票、汇票、银行本票、汇票等,这些工具的出现满足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3)分配职能。信用是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是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实现的。信用通过改变对资源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可以改变资源的分配布局,以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信用在调剂资金余缺、分配社会闲置资源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信用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信用是以资金有偿使用为特征的,资金以信用的形式流动,就会从效益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