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自命题)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2. 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①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②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3. 人际距离
【答案】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交往接触时所保持的相互间的客观距离。其类型包括亲密距离、亲近距离、交际距离、大众距离等。其影响因素包括:交往双方的相近性、个性互补性、外貌和个性品质的吸引力、个人能力专长、交往的频率、性别、交往的环境等。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倾向性和行为倾向性,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双方的亲密程度,可以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霍尔(E.T.Hall )把各种交往距离用英尺加以表示。
4. 应激
【答案】应激也被译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可见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应激存在不同的解释。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反应,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台征)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地被引起的所有变化。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学的应激观不够全面和完整,它还包括心理方面,是个体的整体反应,可指:①造成紧张的刺激物,即塞里称的应激源;②紧张状态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③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适度的紧张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紧张不仅会损害人的学习与工作,而且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因此,应激这一涉及健康和生命的重要课题,要求人们采用多学科结合的途径加以探讨与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5. 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
A. 印象管理
B. 决定期待
C. 解释经验
D.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答案】BCD
【解析】自我概念的功能:①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引导个体行为。②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③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内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6.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 )。
A. 眉目传情
B.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 鸿雁传书
D. 道路以目
【答案】ACD
【解析】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眉目传情是使用眼睛传递爱意,鸿雁传书指用鸿雁来传递信件;道路以目也是以眼睛来相互传递信息。
7. 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 )。
A. 客观性原则
B. 不变性原则
C. 折扣原则
D. 协变原则
【答案】BCD
【解析】个体归因时通常遵从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协变原则是指人们归因时试图找出一种效应是否由于各种条件下的规律性协变而产生。
8. 当前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主要包括( )。
A. 学校里的人际关系
B. 群体研究
C. 学生态度
D. 学校组织
【答案】ABCD
【解析】当前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主要包括:①学校里的人际关系;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因;③社会化和学校规范;④学生态度、行为和个性培养;⑤群体研究,包括学校群体及其特征和效能、学校的教育气氛等;⑥学校组织。
9. 可能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是( )。
A. 预先警告
B. 分心
C. 重复
D. 内疚
【答案】ABC
10.角色扮演过程包括( )。
A. 角色失调
B. 角色领悟
C. 角色实践
D. 角色期待
【答案】BCD
【解析】角色扮演过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角色期待是指个体承担某一角色,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角色领悟是指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角色实践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