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大学跨文化交际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答案】(1)同意。
(2)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
研究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等课题。贯穿这些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因此,可以说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而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2. 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案】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3.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4. 为什么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国务院对于宴请曾经作过规定,你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内容吗?
【答案】(1)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在我国,宴请的规格与被宴请客人的身份有关。对于高贵的客人宴请时规格要高一些,对于一般客人宴请可以比较随便。我们一般的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如果是丰盛的宴会,热菜更多。而且越名贵的菜越奇特的菜越能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饭菜一般都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表示主人的好客。席间主人不断向客人劝酒,而酒常常是酒精含量比较高的白酒。啤酒和果酒近年才开始流行。
(2)国务院对于宴请的有关规定: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离休、退休人员)在国内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包括上级到下级(含到企业、事业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同级之间、地区之间公务往来、参观学习以及干部工作调动等,严禁用公款搞任何形式的宴请。
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进行上述公务活动,在住所需要就餐时,应由就餐个人自购餐券就餐,自行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按规定报销出差伙食补助费。
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在本埠不能回家或回单位,在外埠不能回住所吃饭的,可在职工食堂就餐或由接待单位供应工作餐。工作餐采用分餐制,一般不得陪餐。工作餐不准上价格昂贵的菜肴,不准用公款购买烟、酒。工作餐的金额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用工作餐的人员需按当地规定标准交纳伙食费等等。
一、简答题
1. 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案】(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
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2. 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哪一个更难改变?
【答案】(1)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价值观更难改变。
(2)价值观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一般说来,一个人学习异国的语言、习俗和社交规则等虽然不易,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却是极为困难的。
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的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是,仍然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这里不妨引用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加拿大心理学家Michael Bond 的一段话:“我来香港已过第15个年头了,但我仍然感到像一个初来乍到、被中国人所包围的外国人。日常社交活动中,有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事,就连在此的老年同行也还时而吃惊,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感到困惑。”接着他举出四个例子,说明他的困惑,而这些例子都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关。对于一个专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3.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对异文化的适应方面是否有区别?你认为原因何在?
【答案】(1)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对异文化的适应方面有区别。
(2)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