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方向卷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方向卷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方向卷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4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方向卷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6
一、简答题
1. Bond 的中国文化小组提出的40项中国文化价值表有没有重要的遗漏?你完全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
【答案】(1)不完全同意。
心理学家Michael Bond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新调查
这项调查是由他所组织的中国文化调查小组进行的。他们请几位中国社会学家每人写出10条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然后他们去掉相互重复的部分,共得33条,再加上他们自己从阅读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中得出的7条,总计列出40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Bond 领导的中国文化小组进一步计算出中国价值观念调查与调査的相关系数
他们发现第一个因子融合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相关系数最高;第三个因子人心与男性-女性相关系数最高;第四个因子道德纪律与权力距离的相关系数最高。而儒家工作动力与四个文化价值尺度中的任何一条相关系数都很低。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儒家工作动力是单独的一条文化价值尺度。他们将这一条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发现凡是儒家工作动力这一项得分高的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都很快。
2. 你同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吗?为什么?
【答案】(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这种观点由于未经验证,所以称为假说。通常人们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不同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①从那些语言素材难以下结论说,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世界观察不同。
②很难下结论说,语言使用造成观察上的不同。
③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学者们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亲属称谓、颜色名称、数词、疾病名称、称呼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企图验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但都无法证实。他们的共同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语言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创造价值观念方面的社会文化准则;世界上的语言拥有许多结构上的共同成分,其数量超过人们目前所认识到的;语言与社会行为是平等的成分,不能确定何者为主。
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既违反唯物史观,又不符合现实社会生活。
3. 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答案】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在60年代,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各少数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逐渐地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民众团体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学者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对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许多学者把美国学者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4. 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
【答案】(1)文化的各种定义
①《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a.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b.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c.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②Porter 和Samovar 对于文化是这样界定的:“文化是一个大的人群在许多代当中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获得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的积淀,以及他们获得的物质的东西和所有物。”
③研究实际问题的学者David Brown这样界定文化:“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文化是群体的多数一假如不是全体的话一所接受的生活的指南。”
④人类学家EdwardTylor 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和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通过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看法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定义对于我们了解文化的基本性质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简答题
1. 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没有大家一致接受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答案】由于人们的学术背景不同,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采取的理论与方法有所不同:
(1)人类学家一般采取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的方法,他们收集的材料往往生动而丰富。
(2)心理学家的文章中通常有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因此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3)语言学家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一般都很具体。
(4)传播学家重视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探讨最多。
(5)不少学者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时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跨文化交际学整个领域而论,早期似乎是人类学的影响最大,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人类学得益最多。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的影响次之。
2. 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
【答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
(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 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答案】英语与汉语在称谓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些是英美人不能接受,甚至引起反感的。例如:
在一项对于英语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的调査中发现,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女教师的称谓。她的全名是Marcia Vale ,学生理应称她为DrV ale 或Marcia ,但有的学生直呼她的姓,叫她V ale ,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李”、“司徒”、“欧阳”作为称谓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例如,在小学里教师对于学生,教练对于球员,监狱看守对于因犯等。难怪英国教师对于学生的称呼如此反感。
4. 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变化?试举例说明。
【答案】价值观虽然相对稳定. 但却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实际上,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