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公共政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策分析的小同理论和多样化的方法论。

【答案】(1)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的理论可以由政策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加以概括,这些基本问题涉及相关概念、知识获得、原因和规范四个方面。相应地,政策分析有如下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即概念理论、认知理论、因果理论和规范理沦。

①概念理论

在概念理论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与如何界定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评估相关。主要因素是处理一系列所要取得的社会目标,为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以及为了选择或解释最好政策,结合、配置或预见性的决策规则,有关目标和政策之间的关系。

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又称知识获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从权威、统计观察分析、演绎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获得目标政策和各种关系。一个要获得好政策建议的好系统必须能够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五方面:

a. 有关多元目标的多个方面,这是一个“苹果和橘子”的问题;

b. 多元错失的信息;

c. 过多的、不能确定每一个效果的多元备选方案;

d. 多元的和可能冲突着的限制或约束;

e. 不管所有这些多元性,对推导和表述结论中的简单性的需要。这五个方面构成决策中的五个方法论问题。

③因果理论

因果理论主要关注为什么一些政策建议被采纳,而另一些政策建议不被采纳。有的答案与下列因素有关:较少的反对与较多支持的结合,交给了合适的决策者,转向预定的目标方向和取得好的效果。因果理论也关注为什么一些被采纳的政策取得成功,而另一些却遭受失败。相关因素包括原初目标的高低,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来保证服从,在遇到问题之前,是如何规划和执行分析的。

④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部分地关心某些政策分析的职业化伦理学问题,也关注澄清全社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密尔和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戴维等人的观点),社会底层的教养(罗尔斯的观点),做事情要使每个人过得更好或至少不能更糟(帕累托的观点)以及展开公共政策的其他新的全社会价值观。

(2)奈格尔和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一书中概括出政策分析的五种主要方法论,即数学最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和多兀标准决策方法。

①数学最优化

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基础。数学优化基本的常用形式有:报偿矩阵; 决策树; 最优化水平曲线; 微分曲线和函数曲线。

明显缺点:试图通过形成单一的目标函数来消除多元日标; 它徒劳无功地寻求错失的信息或做出错误的假定; 通过古典的微积分优化的规则来进行分配; 对于冲突着的约束无能为力; 倾向于强调方程和非方程,难以处理和解释几何形式。

②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以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它强调统计回归分析,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言。一般包括如下几步:列出案例或案例类型; 列出试探性标准:根据预言标准列出每个案例的分数; 累加出每个案例的总分数; 将这些案例的一系列总分数与过去的案例或案例类型的实际的或假定的结果联系起来; 进行敏感性分析。

统计回归分析缺乏:简争性; 预测的准确性; 在试图描述经验时的有效性; 预言多重关系时的相关性; 在表述未权重的总的关系时的完全性; 对小抽样的可应用性; 在允许人们改变预测权重方面的灵活性; 处理大量记录时的方便性。

③准实验方法

准实验方法强调努力安排事前试验和事后试验,控制团体和非随机的、准实验的团体。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一种常见的因果关系是相互因果关系,即公共政策影响社会指标,而社会指标可能更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采纳。准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对那些采纳一项公共政策的地方与那此小采纳这项政策的地方加以比较,但它与在真实的实验中不同,政策的采纳并不是随机的。

④行为过程方法

行为过程方法以政治科学为基础,深入政治科学中行为和过程方向的中心,这种方向可以与立法的、新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方向相比较。这种方法强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考虑政策被采纳的政治过程和政策执行的管理过程。因此,行为过程分析使政策分析对于政治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具有敏感性,因而它是有价值的。但是,最好的政策并不仅仅是政治和管理上可行的东西,它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条件,如技术上的可行性。

⑤多元标准决策方法

多元标准决策方法是跨学科的,它以所有社会科学作为基础。这种方法强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所要取得的全社会目标; 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方案; 目标和备选方案的相互关系。目的是要分析最好的备选方案,并加以结合和分配。

多元标准决策方法的本质通过如下各步来分析政策间题:在一个两维的矩阵的各排上列出可利用的备选方案; 在这个矩阵的各栏列出判断这些备选方案的标准:在各格中插入显示每个备选方案是如何与每个标准相关的分数; 转变这些分数,如果必要的话,考虑从不同的方面来测量这些目标; 累加由每个标准得到的转变了的分数,以便得到每个备选方案的总的分数; 推导出关于采纳哪个备选方案可能最有用的政策分析方法。它力求克服上述各种方法的缺陷,能够有效地处理政策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或障碍)。因此,也可以将它用作判断其他分析方法优劣的标准。

2. 什么是建议型政策? 建议型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建议型或意见型政策是指公共机构以“建议”或“意见”的形式发布的政策文件。这种政策形式与指示型、决定型政策形式的区别在于其确定性、强制性比较弱。

(2)建议型政策形式的特点

①选择性。上级机关的行动建议不是指示和命令,下级机构在不违背其总体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执行的时间、途径和方法。

②参考性。建议型政策形式通常是对某些重大政策在执行时的做法提出一些补充、解释,有些带有普遍性,有些不具有普遍性,其目的是供实际部门参考。

③参照性。建议型政策提出的政策设想常常只是一些大的轮廓,粗的线条,其作用在于让具体实施部门有更多的余地,参照文件原则,加以细化,结合各自情况给予充实、补充。

④试行性。这类政策形式往往是在政策贯彻初期阶段使用,此时实践还不充分,政策的有效性还不清楚,通过建议方式,让有关执行机构进行试验,以便取得经验。

3.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基本因素: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一般地说,那些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是公共问题。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其中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日标。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于相当模糊。如果决策者还没有一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分析者就应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在日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与决策者或当事人达成一致。

(3)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日标的选择或手段。在不同的场合,它们可以是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地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或起着相同作用的。此外,备选方案不只是那些决策者从一开始就知道的选择,而且也包括那些后来才被发现的选择。

(4)效果

指明1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被称为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有些效果是对实现目标的积极贡献,即利益; 另一些效果则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消极结果,即成本,它们是决策者力求要避免或减少的东西。与备选方案相联系还有另一种效果,称为外在的结果,即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

(5)标准

选择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选择标准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备选方案和效果联系起来的方法。它们有时可以为目标的取得程度作出数字上的衡量。邓恩认为,一般的决策标准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