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大学发展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2. 依据自我的形成及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谈如何处理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我的形成

自我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概念。由于自我概念偏重在对自己的认识这个范畴之内,因此也可称之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婴儿时期,主要涉及自我知觉、自我认知方面的发展。幼儿时期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増长而增长,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到了成年早期自我基本形成,伴随而来的是恋爱结婚,以及初涉社会的事业等等。

(2)恋爱、婚姻和事业

①恋爱。爱情是指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的爱慕恋念的感情。有学者指出,爱情有三种层次和三个主要特征。三种层次为:以性爱为主,以情爱为主,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层次越高的爱情越牢固,越具有生命力。三个特征为:排他与守一的统一,冲动与韧性的统一,自私与无私的统一。一般而言,个体在童年期没有爱情,到青少年期才情窦初开,人类爱情的鼎盛期在成年早期。

②婚姻。经过恋爱之后最终要过渡到结婚,婚后将面临着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一定要生活在一起,还要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结,维持心灵的沟通;夫

妻在力量、动态等各个方面保持均衡;保持每位家庭成员相对的独立性,亲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相对自由和空间;每个人都要拥有“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父惩原理”与“母爱原理”的协调;夫妻要有相同的志向。

③事业。成年早期是从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到努力工作,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事业作为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处理

①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有所取舍,建立合理的生活目标。

②做好家庭的园丁,营造温馨的港湾。要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要了解两性的性别差异,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③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妥善解决矛盾。两者矛盾解决取决于夫妻双方相互体谅,一切都需要双方协调解决,而不能只顾及自己感受,不去考虑对方需要,要争取“两害之中,取其轻,两利之中,取其重”。

④自强自立,保持真我本色,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⑤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要在激烈地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追求人生的出色与成功,必须有计划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才能让生活幸福和谐。

3.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1)认知发展理论

①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②影响认知发展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

a. 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决定条件)。

b. 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它包括物体经验(来自外物)和数理逻辑经验(来自动作)。前者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 抽象出物体的特性,如大小、重量、形状等。后者则是指个体作用于

物体,从而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c.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皮亚杰指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正是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里便产生了运算(或操作)和协同运动(或合作)的相互依赖和同型性。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同样是心理发展的一些必要条件,但不足充分条件。

d. 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平衡就是

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平衡可以调和成熟、个体对物体产生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三方面的作用。

③认知发展的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a. 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或基模)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

b.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只不过是以原有的图式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c. 顺应:质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在原有图式不能直接适用条件下,个体为着环境需要,主动地修改图式,进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所以其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d.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③认知发展阶段论

a.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是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b. 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各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各阶段出现有一定次序每一阶段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 d. 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e. 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明显可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集的。 f. 新水平的构成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④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见于0〜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儿童主要

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b. 前运算思维阶段,见于2〜7岁的儿童,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在前一阶段

发展基础上,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而为表象或形象图式。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见于7〜12岁的儿童即相当于小学阶段,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皮亚杰认为具体运思是在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其主要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

d.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发生于12〜15岁儿童,具抽象逻辑思维,即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