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7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马斯洛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满足40%就算相对满足了。

【答案】F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但是对于满足到什么程度算是相对满足没有界定,这个标准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

2. 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以及综合性原理( )

【答案】错

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内的个体对自己行为有选择权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答案】F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感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感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二、简答题

4. 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中经常碰到文化的障碍,在处理这种冲突时,是组织变革适应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去适应组织变革?

【答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剧烈变化的环境,总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调整有局部的、战术性的变化,也有全局的、战略性的变化。这些需要做出的变化,有的和组织文化相冲突,有的和组织文化相一致。当组织文化和企业需要做出的变革相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的环境下,需要调整的对象是不同的,有时候是调整企业文化,有时候是调整内容。

(1)企业文化适应组织变革的情况有:①组织的变革很重要。由于组织的一切资源都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的,组织文化也是一种组织的资源,因此,当组织的变革有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全局问题的时候,企业的组织文化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变革。另外,当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也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变革,因为,如果企业破产了,组织文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②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组织中的任何一种变革都会遇到阻力,只是阻力的大小不同而己。

如果来自组织文化的抵抗力量很小,企业没有必要改变变革的计划,而是如果有必要,就去改变组织文化。

③组织文化本身己经过时,和当代的经营理念严重脱节,就需要对这些文化本身进行变革,虽然也会遭到强烈的抵制,但是,为了企业日后的健康成长,必须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变革。

(2)很多企业的变革最后都失败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该变革根本不适合该公司,和该公司的文化相抵触。组织变革适应组织文化的情况有:

①如果对于组织的一些枝节问题进行变革,而变革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强大的来自组织文化的阻力,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明白,此项变革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坚持,只能导致失败的结果,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②如果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组织文化的根本部分,并且遭到了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元老级员工的反对,那么,管理者就需要考虑改变变革的方案,否则,这样的改革方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5. 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案】决策的理论包括: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19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50年代。赫伯特·A ·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3)回溯决策理论

①回溯决策理论(retrospectivedecision )或隐含最爱理沦(implicitfavorite )是指把思考重点放在决策制定之后,解释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该理论是1967年彼得. 索尔伯格提出的。

②回溯决策理论(或隐含最爱理论)说明,决策只是为已经作出的直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个人相信他或她是在理性地行动,为某个重要问题制定逻辑的、理性的决策。

6. 论述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1)作用。

①它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方向和组织中的优势部门与问题部门,从而为调整企业活动指明了方向。 ②通过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和职能活动编制预算,也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③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编制预算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 用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来对照企业活动的实际效果,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也

使之更加客观可靠; 在此基础卜,很容易测量出实际活动对预期效果的偏离程度,从而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①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而不能促使企业对那些不能计量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活力的改善予以足够的重视。

②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因此会导致这样的错误:卜期有的而本期不需的项目仍然沿用,而本期必需卜期没有的项目会因缺乏先例而小能增设。

③企业活动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会改变企业获取资源的支出或销售产品实现的收入,从而使预算变得不合时宜。因此,缺乏弹性、非常具体、特别是涉及较长时期的预算可能会过度束缚决策者的行动,使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④预算对有关负责人开支的费用规定了限度。这种规定可能使得主管们在活动中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遵守不得超过支出预算的准则,而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来目的。

7. 什么是企业文化? 组织采取什么措施能使其成员认同企业文化?

【答案】(1)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险; ⑩系统的开放性。企业文化是这10个特征的复合体。这些特征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这十个特征的分析可以把握某个企业的文化。

(2)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使组织所有成员认同其企业文化,关键是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开展以下措施:

①广泛征求意见。要得到大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可以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②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即让每个员下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③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对自己是有利的。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把“人”放到了核心的位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