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周易》的性质

关键词:周易,八卦,六十四卦,性质

  摘要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是六经之首,与《老子》、《庄子》一起号称"三玄",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先秦至今,人们对《周易》的研究就没有间断过。研究《周易》也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 在历史上,人们对《周易》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门派,按其性质基本上可以分成象数和义理两大派别,象数派借助于卦象和数字的烦琐变化论吉凶祸福,义理派又"引进"儒、道等哲学思想宣传哲理。 现代《易》学的研究以顾颉刚先生倡导的疑古派开端,进而派生出科学易,考古易,新义理易等派别;更有人将现代科学的各种新发明硬往《周易》上靠,使得《周易》更加神乎其神;有的人则更借《周易》之名大搞封建迷信,搞"科学预测",用《周易》"指导商战和领导决策"等等。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 我们认为,《周易》的经部分是在殷末周初形成的一部"皇历"式的卜筮书,它的作者是当时的太史。卦爻辞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的时日禁忌,即在卦爻对应的时日内能否作某事;一部分记录的是当时的"物占",这也可分作两类,一类是和时日有关系的"物占",即在卦爻对应的时日内出现某种现象或发生某种事就会产生或吉或凶的结果,一类是和时日没关系的"物占",即只要发生某种现象就会产生某种结果。《周易》的筮法就是先确定对要筮之事起决定作用的时日,然后据此查出所对应的卦爻,看其卦爻辞中所说而定吉凶。《周易》卦爻辞本身并不包含什么深奥的哲学道理,倒是这种筮法本身与商代的龟卜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体现的是一种法天思想,即据天时而行事。在这种筮法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龟卜相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人们可以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而在龟卜中,人的行动是完全听命于代表上天旨意的龟甲的。 《周易》的传部分是不同时期形成的,即使是同一篇也可能是出自不同人之手。《彖传》是对卦辞的注释发挥,基本上较符合《易经》本义。《彖传》又可分为《大象》和《小象》两种。对于《大象》的解释是历史上分歧最大的。历代的注疏家都试图弄清《大象》前半部分的卦象和后半部分"君子以……"之间的关系,因而产生了种种臆测。实际上,《大象》前半部分的卦象只不过是人们为便于记忆六十四卦的构成而作的卦象歌,后半部分的"君子以……"则是关于"君子"应在六十四卦所对应的时间内应作某事的"卦令"。《小象》是对爻辞的逐条解释说明,其体例和内容都是和《彖传》相一致的,因而我们认为《小象》与《彖传》出自同一人之手,应该称作《小彖》。《说卦》是编排最零乱的一种,其中的卦象说是后出的,而且不是为今本《周易》作的,而是为借《周易》之名的纯占卜书而作的。《序卦》以卦名的含义书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并不符合《周易》卦名的本义。《杂卦》杂说六十四卦的含义。顺序与《序卦》所列不同,或许是另有所本。 总之,我们认为《周易》是一部科学与迷信并存的"皇历"式占卜书,深奥而不神秘。我们今天研究《周易》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清它的源和流,还它本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