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7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12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7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22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h}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卜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拎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二、简答题

2. 你认为公共经济的主体应当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政府”,为什么?

【答案】(1)政府的含义

①第一层次:狭义政府,即核心政府。指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

②第二层次:广‘义政府,即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

(2)公共经济的主体是广义的政府因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研究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牵涉面非常的广。

3. 商品税类有哪此优缺点?

【答案】商品税,又称流转税,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课征的各税种的统称。

(1)商品税的优点

①税收征管相对简便

商品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的企业课征的。相对于对个人课征的所得税而言,商品税的计算是较为简单方便的。

②收入较为稳定

与所得税相比,商品税的税收收入较为稳定。商品税只要有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就要课税,因而不受或较少受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

③直接影响市场活动

商品税是对商品和劳务的市场活动直接征税,纳税环节的确定、差别税率的运用、税收的减免等,都会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供需对比状况,促进或阻碍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和其他目标的

实现。

(2)商品税的缺点

①税收负担的间接性

商品税的纳税人经常与负税人分离,因此,其税负的承担者往往并不直接感受到自己是税收的实际交纳者,而纳税人只不过是整个税收活动的中介者而己。同时,负税人对税负增减的感受程度,也相对弱于所得税的负税人。增加商品税增加的是消费者的负担。

②商品税一般具有累退性质

商品税一般实行比例税率,纳税人的税负随着消费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同样的消费,穷人要用自己较大份额的收入去承担税负,而富人只要用其收入的较少份额就足以应付税收的课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穷人的税负重。

4. 自2008年1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对占用、使用环境资源的实行收费,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实行补偿。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请结合科斯定理予以说明。

【答案】(1)1960年科斯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针对“外部性”问题,谁补偿谁并不重要,只要产权清晰,交易费用为零,相关各方之间的讨价还价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的结果。

(2)科斯定理说明了如果没有交易费用或者交易费用很小,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现实中,交易费用并不为零,产权的界定也不一定清晰,科斯定理也就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对负外部性的一方课税,对正外部性的一方进行补偿,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例中,遭受污染损害的周围群众想要恢复环境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用,想让企业和群众自己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不大可能的。环境资源的使用权限不明确造成了外部性。企业生产除了它们自己的“私人成本”,还要使用环境资源,但企业并无权使用并污染环境,它必须为“污染权”付费。所以政府要将外部性内部化,对污染企业收费或者让资源使用者修复环境资源是合理的。

5. “投票悖论”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不可能进行民主制的公共选择?

【答案】“投票悖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不可能进行民主制的公共选择。因为:

(1)当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2)投票悖论存在的情况下,还有解决投票悖论的三种选择模式。

①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佳;

②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次佳;

③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 森认为,在上述三种选择模式下,投票悖论不会再出现,取而

代之的结果是得大多数票者获胜的规则总是能达到唯一的决定。

(3)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为了追求一致性,改变、忽略、牺牲了个人偏好次序。我们并没有确切证明出不可能进行民主制的公共选择,所以我们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三、论述题

6.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请结合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改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答案】(1)公共财政支出的含义

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即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取得其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我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现状

①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内部结构不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却不足。

②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③则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缺位”表现在对教育、福利性保障、农业农村等的支出不足,“越位”表现在对部分国企的财政补贴过重,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3)改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的方法

①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国家财政包揽过多的分配局面

a. 治理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的膨胀。可通过精简机构、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等来抑制人员和经费的膨胀。

b. 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对于那些大多数属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其亏损补贴则应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予以取消。

②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支出。

教育投入属于社会性开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社会保障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问题,需要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规划统筹考虑。为此,要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③着力强化国家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a. 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