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706社会保障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需要。包括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金融政策。住房福利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居民住房福利普遍性原则; ②住房消费需求优先原则; ③存款购房优先原则; ④低收入者优先原则; ⑤资源占用补偿原则。

2. 农村五保制度

【答案】五保制度,五保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是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由乡、村两级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和保教等五个方面的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3. 特殊保障

【答案】特殊保障是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特殊保障又称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上的特殊公民—为保卫国家安全而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等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在实践中,社会优抚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以便使其所需物力、财力和退伍官兵安置工作落到实处。

4. 社区

【答案】“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一定的地域要素、人日要素、组织体系、社区意识,以及相应的物质要素支持。

5. 妇女儿童福利

【答案】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未成年人福利的合称,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妇女儿童福利项目是根据妇女、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歧视和侵害而设立,对于保障和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利益需要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再分配

【答案】国民收入的冉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部门、国家经济建设、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社会保障、调节

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而进行的,国家财政、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再分配是政府对市场产生不良后果的矫正,在于弥补市场失效,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化,缩小初次分配按照效率原则形成的差距。再分配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公共权力为基础的,其运行效果的优劣受制于政府可动用的经济资源和强制力的大小。

7. 社会保险私有化

【答案】社会保险私有化是指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来自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使社会保险制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以智利、阿根廷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放弃了西欧国家那种“福利国家”模式,政府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全部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不再承担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或者通过给职工提供税收优惠或更高的投资收益的选择让职工主动建立个人帐户从而逐步减少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社会保险私有化。

8. 补充健康保险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通过保险的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一般有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自我保险、健康维持组织、优先服务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等多项计划形式。

二、简答题

9.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不同,可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国家政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其关于社会保障分配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福利经济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以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由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1873年,由德国新历史学派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主张实行“社会政策”,强调通过举办诸如社会保障、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以缓和阶级矛盾。

(2)原则、目标、覆盖范围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是是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贫困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不仅要满足人员社会保障需求,而且开始注意满足人们的社会福利需求。

②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公民只在履行交费义务取得享受权利后,才能依法领取各种社会保障津贴。对公民来说,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全体成员,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保障对象的“选择性”,提供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3)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下,个人不交纳或低标准交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

②保障型补会保障制度下,个人交纳社会保障费,企业主为雇员缴补会保障金,各国政府以不同标准拨款资助。具有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特点。

10.20世纪中后期至今,各国为也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破产,保证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答案】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

(1)设法增大社会保险基金,同时控制社会保险给付。具体做法包括: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税的上限,扩大税基; 提高社会保险税率,直接增加社会保险收入; 削减社会保险给付项目,延长退休年龄和推迟社会保险给付时问等。

(2)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商业性储蓄保险等三大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3)建立高效、统一、专门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分散社会保险管理权限、调动地方社会保险部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险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改革社会保险模式单一和大一统的社会保险格局,鼓励有条件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地方、社区、企业法人和个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以缩小政府负担的保障范围和项目、分散保险风险,增加社会保险的安定性和稳定性。

11.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案】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