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二) . 9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三)14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四)21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五)28

一、名词解释

1. 差序格局

【答案】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 文化能力

【答案】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力式等。文化能力指的是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对各种各样的人开展工作,要同他们合作处理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要真正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样看问题。只有这样,才熊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真正帮他们之所需。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去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具有文化能力。

3. 督导

【答案】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对工作任务有深入而全面认识的机构领导者对其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督导的词义是指监督、控制和监视。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督导是一个渗透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活动。督导被认为是传道授业,它不但有助于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4. 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答案】(1)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 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 女性主义

【答案】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

等的社会思潮。当代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派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答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

(2)受助者

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7. 简述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答案】比斯台克在其1961年出版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他认为: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8. 简述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案】(1)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2)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3)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使问题迅速解决。工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9. 简述“青少年”的涵义。

【答案】青少年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

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十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①从生理上,它是从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

②从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

③从社会上,是从一个生理的人向一个社会的人的关键性过渡。

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

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则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10.简述社区工作中关系建立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