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江大学教育学原理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 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A
【解析】“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2.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理论。
A. 接受学习理论
B. 无意义学习理论
C. 发现学习理论
D. 有意义学习理论
【答案】D
3.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
A. 言语信息
B. 具体概念
C. 定义概念
D. 问题解决
【考点】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答案】A
【解析】加涅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①智力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④运动技能; ⑤态度。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因此,从学习过程的模式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态度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
行动。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被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等,它也是技能的组成部分。智力技能是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习题。言语信息不属于智力技能。言语信息不属于智力技能。智力技能包括具体概念,定义概念和问题解决。因此,答案选A 。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考点】学习动机类型。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5. “临床叙述(对偶故事)法”是( )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斯陶布
D. 班杜拉和麦克唐纳
【答案】A
6. 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依据是( )。
A. 学习的方式
B. 学习的内容
C. 学习的目的
D. 学习的层次
【答案】A
7. 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 冲动型与沉思型
C. 内控型与外控型
D. 分析型与综合型。
【考点】不同的认知方式。
【答案】C
【解析】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认知差异的不同类型:依据人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依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依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依据认知策略选择的不同分为分析型与综合型。
8.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
A. 内音队稳定性的归因
B. 外部、稳定的归因
C.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A
【解析】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说明这属于内部归因,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们课程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因此,此题选择A 。
9.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A. 发现性
B. 接受性
C. 间接性
D. 方向性
【答案】B
10.( )明确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A. 奥苏伯尔
B. 阿特金森
C. 加涅
D. 马斯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