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 思维程序

B. 调查研究

C. 验证假设

D. 论证假设

【答案】C

2.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复杂记忆

D. 理解

【答案】D

3. 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的中介而进行的。

A. 互动

B. 行为

C. 语言

D. 表情

【答案】C

4.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

A. 各自独立

B. 互相替代

C. 彼此兼容

D. 普心是教心的基础,教心成果印证与发展普心的理论内容

【答案】D

5. 尼斯比特在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的六种学习策略中,“监控”的功能是( )。

A. 将目前的任务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

B. 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C 对活动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估

D. 重新计划或重新设置目标

【答案】B

6. 华生认为最初的( )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

A. 怒

B. 惧

C. 恶

D. 爱

【答案】A

7. 下列哪项有助于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 )

A. 当原有的知识不稳定和不清晰时,采用过度学习的方法

B. 当原有知识本身己很稳定和清晰时,采用一个比较性“组织者”

C. 实际旱现比较性组织者

D. 形成一种比较新旧知识的心向

【答案】D

8.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 是权威意见

B. 将有助于他

C. 旁观者的意见

D. 是客观的意见

【答案】A

9. 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 打开收音机

B. 草书

C. 实弹射击

D. 开车

【答案】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 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B 。

10.动机概念的核心是( )。

A. 始发性

B. 维持性

C. 指向性

D. 动力和方向性

【答案】D

二、简答题

11.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答案】(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漫”的特点。

(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12.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1)学习的统觉形成说是赫尔巴特在洛克的“心灵白板”论的基础上,在裴斯塔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系统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①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才能进入学生的意识领域,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越多样,观念体系越广泛,新旧知识的结合就越紧密,知识就掌握得越好。

②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就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

a. 明了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观念,为新旧观念结合作准备;

b. 联合阶段,通过统觉的作用把观念综合起来,使个别的观念形成一般的观念团;

c. 系统阶段,经过联合的阶段后,观念团之间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联合,使之系统化;

d. 方法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应通过实际的练习,把系统化的观念与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以检验是否正确理解了所学知识,能否在各种关系中识别所学知识,以及能否应用所学知识。学生还应根据实际条件,把所学知识重新加以组合,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能使知识变得更加熟练和牢固。

(2)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发展的影响在赫尔巴特的统觉团形成说的基础上,他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为广大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为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