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 行为主义革命
【答案】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3. 威权政体
【答案】威权政体,又称为权威政体,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政体或者独裁政体,这是一个用以指涉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之间的政体形式的一个概念。威权政体分为保守型,激进型,表面上举行所谓民主选举的,不具有‘个具有主导意识形态的军人政权,盗贼式的政权。
4.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1)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一般的个体行为,也应包括团体、组织、集团、政府以及政治领导人的行为。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又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
5. 制度议会党团
【答案】议会内的政党组织主要体现为议会党团和党组。在竞争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成员进入议会以后会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而组成议会党团,以此来统一本党党员在议会内部的活动。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全体会议,负责选举议会党团的正副团长、主席和各委员会负责人。
6. 公民
【答案】所谓公民,即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它与传统社会中作为少数统治者意志的消极服从者的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公民与臣民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公民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者,公民对自己所在的政治共同体保持着最基本的心理认同。
二、简答题
7.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随着政治内涵本身的不断变化和人们对政治内涵的不同看法,人们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见解。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政治学即国家学。国家学派认为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活动,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国家或国家活动。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权力现象,即权力的形成与分酉己的科学。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派观点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政治学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这一提法是接受了孙中山关于政治就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的说法,从而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是公共事务管理。
(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词典》对政治学所作的定义是:“政治科学是关于政府和政治系统的研究,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而公共政策对一个社
会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或有约束力的决定。”
(6)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家邓初民就认为,以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达到从混沌的政治现象中抽出因果关系法则的目的之学,便是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 政治学》“政治学”条目下的解释也与此类似,即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门学问。
综合对上述政治内涵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就广义而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8.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具体为: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
①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单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总和,就形成了特定的政治人格。
②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人们的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也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技能和素质的掌握和拥有,而这些都是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
政治社会化维持和延续既有政治文化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来完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
①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
②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③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治体系认同减弱或不能使这种认同得到强化时,它客观上是在消极地削弱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固和政治功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