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政治学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英主义
【答案】精英主义者认为,在大规模的现代社会中,参与式的民主是不可能的,因为公共事务太庞杂、问题太复杂,人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拥有发言权,因此无论政治权力如何鼓吹“主权在民”,实际上都是掌握在一小撮精英人物手里。在政治生活中,统治者总是少数人,他们垄断了政治权力,享受着权力所带来的利益和荣耀; 绝大多数群众则沦为被统治者,很难去控制政治权力的运作。他们充其量只是统治者的工具,为统治者提供物质的生活资料和政治机体存在所必需的基本手段。
2. 弹勃
【答案】弹勃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利(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3. 政治民主化
【答案】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4.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1)政治心理的特征:
①社会性。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色彩。团体政治心理是它的突出表现。
②阶级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③时代性。政治心理对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反馈作用,能对时代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区域性。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人民各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此外政治心理还有波动性、顽强性、潜在性等特征。
(2)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表现为:
①它是政治变革的动因之一;
②它是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的重要原因;
③它是制定政纲政策的基本根据之一;
④它是产生政治行为的前提条件。
5.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6. 政治认知
【答案】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二、简答题
7. 政治民主化的路径有哪些?
【答案】按照民主化的推动力量为标准,政治民主化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情况:
(1)第一大类,战争、征服在民主化进程中扮演丁重要角色。在这些国家中,前民主力量、被征服国家内部的统一与分裂、国际势力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在具体路径又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①在外部力量帮助下的民主建设;
②民主制度的内部重构。
(2)在第二大类中,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力量在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即政权内部发起的民主化,很少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制度化权力拥有者的不同情况来看,第二大类的政治民主化又有三种不同的具体路径:
①文人政府或平民领袖发起的民主化进程;
②军政府发起的民主化;
③军事集团领导的民主化。
(3)最后一个大类,政治反对派力量在中介权威主义政权、设定民主的框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根据反对派的组成及采取的不同策略,又可以具体分为:
①社会力量自下而上终结权威主义的统治;
②党派协定;
③倾向民主的党派领导下发生的暴力过渡。
8.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代议制。即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实行分权制。即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第三,实行政党制。就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
第四,实行法治。即实行以资产阶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9. 分析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利益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政治斗争,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政治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进行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进行政治管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其所由以建立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作为观念而存在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自于人们的政治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内容和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往往通过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态度、看法和论述来间接地与特定利益联系在一起。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个人、群体之间会引起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引起政治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这些政治变化和发展就包括政治革命、政治变革和政治民主等等。
10.简述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发展阶段。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关系的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奉行的是连苏反美的外交战略。为了同旧中国的外交彻底决裂,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现实,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2)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中国奉行的是既反苏又反美的外交战略。这一阶段是国际关系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两个拳头打人”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的对外战略中心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推行“一条线”战略方针。
(4)第四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奉行的是“大调整”的外交战略。
(5)第五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继续获得大发展。“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